樊汊三家当铺扬州江都樊川镇
清道光初年(),樊川黄岱首创裕美当铺(俗称西当典,地处街心淤溪河西)。清咸丰年间,谦德当铺(后更名聚庆,俗称南当典,地处泰界南大街)、德成当铺(后改均泰,俗称中当典,地处镇中)先后开业。三家当铺从清道光年间开业到民国二十九年()全部歇业,前前后后共有年历史。黄岱是清代樊川著名的慈善家,他在樊川镇邮界北大街(一枝春饭店西侧)开设裕美当铺,占地5亩,房屋有50多间。黄岱先祖拥有良田4万亩,堪称苏北第一。黄氏至黄鲁瞻已是第十三世,兄弟三人各得遗产多亩。黄岱系黄鲁瞻的嫡传后代,资金雄厚,家财万贯。江苏巡抚林则徐为他代奏,道光皇帝降旨敕封他为文林郎,准于建立奖善牌坊。过了八、九十年,传至曾孙、玄孙手上已到民国年间,当铺经营不善,资金短缺;又因民国二十年()大水泛滥成灾,里下河地区成一片泽国,贫民百姓家无长物,西当典门可罗雀,只好闭歇。聚庆当铺位于镇区三阳河中段东岸,原属泰界三坊,今属胜利街。本地人按其当铺所在方位,俗称南当典。南当典旧址原系西方庵,清道光年间徽州鲍姓巨商迁庵建房,开创当铺。同治年间转让给嘶马王姓,继续开业。南当典是三家当铺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占地10亩,无花园,无空地,共有房屋多间,在扬州府所属八县当中独一无二。大部分是收藏室,按天、地、玄、黄……编号,分类保管当物。为避免鼠咬,饲养上等猫10多只。当铺还雇用了身怀绝技的武师,防止盗匪抢劫。南当典四周砌有风火墙,周长米,高15米,比一般中、小城市的城墙还高。站在距离樊川十里之外的永安镇东头,就可看到乌行行的风火墙,巍巍壮观。内部防火设施严密,所有门框均为青石构建,门窗均采用铁制边框,嵌有罗地大砖,严丝对缝,蛇虫百脚钻不进去。如果发生火灾,前进不会殃及后进,实际从未遭遇过回禄。南当典资金雄厚,业务繁忙。从同治年间至民国初年营业额一直遥遥领先,在樊川十大商家排名榜上名列第一。然而,到了王石屏手中,挥霍殆尽,只好拆屋变卖以维持生计。民国三十一年(),伪军夏部以其擅拆房屋扰乱军心为借口,将王石屏抓去吊打一顿,逼其拿钱赎身。最后,连那风火墙下一人多深的整砖也掏个精光,百年当铺成为废墟。中当典,原名德成,后改名为均泰,原址在今农贸桥东的农贸路南侧,占地10亩,大门顺街向朝西。院墙紧靠镇区斜丰港河段西岸,南至韩大有药店(后为国营樊川药店),北至樊川区机关食堂。中当典系同治年间扬州人李竹铭所开,总管事的有赵均谋、居竹轩等人。从同治、宣统,到民国初年,樊川是个世外小桃源,商贸兴盛,市井繁华,使李家当铺四代人得以苦心经营,年复一年,生意红火,收入颇丰,抗战初期还排名十大商家之列,流动资金仅次于老徐拱开设的同源,加上固定资产,应算是樊川首富。抗战爆发后,当铺资金逐步收缩,只赎不当。民国二十九年()春,日寇兵临樊川,人心惶惶,中当典公告只赎不当,事实上几乎已无人当当。同年10月日军侵占,经营了80年的中当典关门歇业。从此,樊川典当业在社会上消失,当铺成了一个历史名词。(黄炎庆)(本文图片均系借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zx/15552.html
- 上一篇文章: 江都发布紧急通告一批火龙果弱阳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