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的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著名的隋唐英雄王世充,曾经评价自己的“同行”李密说:“李密天资明决,为龙为蛇,不可测也。”

李密天资聪颖,雄才大略,能文能武,为隋末唐初一代风云人物,但他到底是一条龙还是一条蛇呢?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又在哪里,今人能从李密的失败之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呢?

一、反隋先锋

李密与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一样,为西魏时代的权贵之后,他的曾祖父李弼为西魏八柱国之一。

历史记载,李密相貌奇伟、文武双全、志向远大,年轻时就以贵族的身份成为隋朝皇室的近卫兵。

据说就连隋炀帝杨广都觉得此人不凡,非同常人,不让他近身宿卫。

当时的权臣杨素也非常欣赏李密,让自己的儿子杨玄感与之交往,二人日后也成为事业上的战友。

公元年,由于隋炀帝穷兵黩武,天下早已人心思乱,而他又在这个时候不合时宜的发动了第二次征伐高丽的战争。

而在此之前,杨玄感的父亲杨素就因为被隋炀帝猜忌,郁郁而终。于是,杨玄感趁机在黎阳举兵叛乱,兴兵复仇。恰好,他的密友李密也投奔过来,成为杨玄感的谋士。

当时,李密向杨玄感献上了三条破敌之计:上计是趁杨广远在辽东之际,主动出击断其归路,再与高丽两向夹攻,这样隋军必败;中计是趁关中地区守备虚弱,出兵夺取长安,据险而守,杨广若失去了根本,能回来也没用;下计则是攻取东都洛阳,号令天下,但因为洛阳固若金汤,实难一时攻克。

杨玄感既没有听取上计,也没有采纳中计,偏偏选择了下计。结果,杨玄感果然没有攻下洛阳,而杨广放弃征高丽,回师来救,一举击败并斩杀了杨玄感。

李密也在此战中被抓获,但幸运的是,他竟然在押解途中逃脱,加入了瓦岗寨。

二、瓦岗风云

李密来到瓦岗寨,就跟翟让献了一条妙计:攻取长安,争夺天下。

这条建议,与当时他给杨玄感的中计如出一辙,但草莽英雄翟让同样并未听从。

但在李密的辅佐下,瓦岗军的声势还是愈做愈大,李密个人的威望也越来越高。

不过,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翟让对李密的戒心也越来越重。一次,一个名叫贾雄的策士对翟让说:“您虽然面相妙不可言,但是当不了皇帝,如果您能拥戴李密,以后必将无往而不利。”

随后,他又用一堆玄学理论解释了自己的说法。翟让相信了,推举李密为瓦岗军的首领,自己甘愿次席。

但随着瓦岗寨在李密手中愈发风生水起,又有一些翟让的旧部在底下怂恿他与李密争权。

终于,得到风声的李密先下手为强,摆了一场鸿门宴将翟让杀死,彻底夺取了瓦岗寨的统治权。

三、昏招迭出

阴谋杀害翟让,虽然让李密的名声一定程度上受损,但李密还是迅速解决了瓦岗寨的内部矛盾,发动了对隋炀帝的攻势。

李密的第一步规划,就是拿下东都洛阳。洛阳城高池深,极难攻克,他当年建议杨玄感不要轻易这样做,但现在他自己却也步了后尘。

李密几次攻打洛阳未果,但利好消息是,他的举动赢得了天下反隋英雄的拥护。窦建德等一众草莽英雄纷纷劝进,建议李密称帝。而李密则以东都未破为由,予以拒绝。

可此时,另一个潜在的强敌却已探出头来,那就是李渊父子。早先,李渊已经起兵并拿下了长安,他们一直没有觊觎洛阳,就是希望借李密来吸引隋军的主力,自己稳步发展。

不久,宇文化及发动叛乱,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其孙子杨侗被隋朝的忠实拥趸拥立为帝。

有人向皇帝杨侗建议,赦免李密的谋反之罪,让他去征讨宇文化及,朝廷就可以坐山观虎斗。

这本来是一个简单到令人发指的雕虫小技,但李密竟然上钩了,他欣然接受隋朝给他的一众封号,转头攻打宇文化及。

原本发誓与隋朝势不两立的李密,竟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马上变成了隋朝的忠臣!这种转变,不得不让天下人倒吸一口凉气:这李密是个什么样的鸟人啊!

李密由此大失人心。

而李密的算盘也很快落空了,落得个鸡飞蛋打。因为正在李密与宇文化及拼杀之际,王世充在东都掌握了朝政。他与李密一直不对付,这也让李密入朝执掌隋朝国政的心彻底凉了。

公元年,是李密命运的一大转折点。

这一年,李渊在长安称帝;王世充率军大败已经是离心离德的瓦岗军。

瓦岗军遭到重创,经此一败,许多瓦岗军将士也都投靠了王世充,李密只能转投长安的李渊,瓦岗军的一干主将如秦琼、徐茂公等跟着降了唐。

李密降唐,李渊大喜,当即拜他为光禄卿、邢国公,还把自己的表妹嫁给了他。

不过,李渊喜的是像李密这种曾经振臂一呼、应者无数的英雄都投奔了他,自己收获了天下人心。他对于李密本人,并没有那么放心,反而对其百般猜忌。

李密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而且预料李渊早晚会对其下手,于是发动叛乱,结果因为仓促起事而被李渊的部下斩杀。

在隋唐英雄之中,李密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王世充评价他为“龙”,丝毫也不过分。

但是,李密错就错在,战略规划以及人生目标上的混乱。

李密当时以讨伐无道的隋朝为旗帜,获得了天下英雄的响应乃至拥立,不过,出于稳妥的考虑,他并未称帝。虽然这使他错过了一次当皇帝的机会,但也无可厚非。

可是,李密错就错在,在反隋大业即将获胜的时刻,他却突然接过了隋朝皇帝递过来的“胡萝卜”,突然变脸成为隋朝的卫道士,与“反贼”宇文化及死磕起来。

如此一来,李密既失天下人心,也失去了一统中原的机会,被李渊父子后来居上。

所以,从视野、见识、战略层面上讲,李密又好像是一条永远游走于地面上的蛇,成不了大气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zx/14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