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209392.html

  被誉为“千古第一村”的流坑村,位于牛田镇东南部乌江之畔,四周青山环抱,三面江水绕流,山川形胜,钟灵毓秀。建村于五代南唐昇元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流坑为董氏单姓聚族而居血缘村落,全村以董姓为多,家族尊西汉儒学家董仲舒为始祖,但宗谱可考的开基祖则为南唐时的董合。宋时,流坑以董氏科第而兴旺,成为江南大家族聚居之地,时有“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和“欧(欧阳修)董(流坑董氏)名乡”之美称。流坑村以规模宏大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而闻名,其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江西省历史文化保护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指数:AAAA民风指数:AAAA美食指数:AAA

  交通指数:AAAA环境指数:AAAA推荐指数:AAAAA

  地理位置: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   

  流坑村有着古老骄人的历史和高度发达的文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建村(-),始属吉州之永丰县,南宋时割隶抚州之乐安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个村子大都姓董,是一个董氏单姓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董氏尊西汉大儒董仲舒为始祖,又认唐代宰相董晋是他们的先祖。据族谱记载,董晋的孙子董清然在唐末战乱时,由安徽迁入江西抚州的宜黄县,他的曾孙董合再迁至流坑定居,成为流坑的开基祖。

   宋代是流坑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董氏崇文重教,以科第而勃兴,成为江南大家族聚居的典型。时有“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和“欧(欧阳修)董(流坑董氏)名乡”之美称。元代,遇兵燹,村子遭毁。明清时代,村中有识之士绍继祖业,兴教办学,修谱建祠,并发展竹木贸易,使流坑村又一次繁荣兴盛。从宋初到清末,村中书塾、学馆,历朝不断,明万历时有26所,清道光时达28所。全村曾出文、武状元各1人,进士34人,举人78人,进入仕途者,上至参知政事、尚书,下至主簿、教谕,超过百人。江西省有30名以上进士的村子仅有4个,流坑村是其中唯一一个文物遗址保存如此完好的古村落。   

  流坑古村民居大都有年代可考,其中明万历年间至清乾隆年间的几无缺坏。民居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楼房,高一层半,格局多为二进一天井,布局简洁,朴实素雅。外看,一般为长方形平面,用空斗砖墙围合,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高峻的马头墙,半掩半露的双坡屋顶隐在重重叠叠的马头墙后面。马头墙造型丰富多样,有阶梯形、弓形、云形,翘首长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风,还能挡盗防贼。入内,其格局多为二进三开间,一堂一厅,明代多前堂后厅,清代多前厅后堂,面阔三间,明间厅堂,次间卧堂,左右对称。木构穿斗式梁架,并依使用目的之不同,用木质装修的“宝壁”、屏门、隔扇将厅堂内部自由分隔,下堂前檐部常做成各式的轩,形制秀美且富于变化。与它们擦肩而过,有如阅读一本岁月的线装书,书的内容恰似精彩的穿越小说,每一位游人都像书中的角色——或是落魄的书生,或是高中的士人,或是富商巨贾,或是耕者樵夫……形形色色的人们阅尽古村“五百年耕读,五百年农商”的历史。

  村中有不少历代名人的题字、题匾,它们散落在匾额中、题榜间、楹联上,而用“家家有匾,户户存联”来形容流坑村,毫不为过。这些匾、联皆有来历,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或表主人之身世,或显家族之荣耀,或体现儒家传统的道德思想,或反映“天人合一”美好情境。历史上,流坑董氏文风鼎盛、仕宦如云。村民不懂保值升值,却喜欢收藏,只为保住老祖宗的辉煌。那些本该放进博物馆玻璃柜中的藏品,竟随意地挂在墙上、搁在桌上。当抚去落在藏品上的积尘,你会惊讶地发现,落款竟是某位千古名人的名字,直让人怀疑那是赝品了。对功名的渴求,对耕读之道的张扬,对诗书传家的执著,使流坑的空中宛若萦绕着催生一代代文人名士的“酵母”。所以,村里的建筑不管如何雕梁画栋,看起来都沉稳内敛,有着精致而不繁复、灵动而不张扬、壮观而不奢华的韵味。   

  尽管世事的变迁,但流坑村民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似乎从未改变过:村中至今还有叮叮当当的铁匠铺、气味浓重的皮匠铺,老人喜欢用古钱币当牌局,各家也有织布机,鸡鸭牛羊当然更是齐备。村中有一条小巷,平时与其他巷子看不出有什么区别,但到了赶集的日子,这条巷子就成了村中的“商业街”,鸡蛋、粮食、器皿、布匹都摆在巷子里进行交易,所有物资都是村民自己生产、制造的——流坑几乎是个自给自足的小世界。阳光晴好的时候,常见一些人蹲在屋檐下边晒太阳边聊天。老人们更会选个没有暗角的地方,摆张藤椅,一坐就是大半天。阳光变了照射角度,他们也跟着挪动椅子,一点点留下岁月的痕迹。 

特色亮点-重点古建筑及遗址

  状元楼

  位于村西龙湖西岸的棋盘街旁,地处古代流坑村落的制高点,坐西朝东,为一幢两层砖木结构的重楼。据董氏族谱记载,“状元楼”始建于南宋年间,为纪念南宋初年恩科状元董德元而建,历代有修茸,现存的状元楼是晚清重修之物,但其平面布局和基本构架仍一定程度保留了南宋旧制。正阁门楣悬挂有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所题“状元楼”楷书大匾。阁柱上分挂有一木刻行书联:“南宫策士文章贵,北阙传胪姓字先。”其书遒劲有力,典雅端庄,虽经翻刻和漫长岁月风雨沧桑,风韵犹存。

  董氏大宗祠遗址

  董氏大宗祠遗址又名“万殊一本堂”。始建于明初洪武二年(),地处杏林之墟(具体位置失考)。嘉靖三年()改地重建于村北开阔幽静的陌兰洲上,建成后,规定由董合之嫡长孙作为宗子,主持其祭祀。嘉靖十一年(),时为南京国子监司业的江西泰和人欧阳德为之作《董氏立宗子记》。嘉靖四十年(),被闽广钟凌秀农民军焚毁。嘉靖四十二年(),61岁的南京刑部郎中董燧辞官归里不久,与董极等官绅倡集族人,在原址重建大宗祠,其规模更大,占地平方米。明万历十年()《流坑董氏族谱》清楚地绘制了其构图,为流坑董氏最后一次建大宗祠。   

  从遗址和构图可知,其场面宽广,构架宏大,典雅壮观,谓流坑古建之最。矗立了余年的大宗祠,惜于民国十六年()被北洋军阀孙传芳残部邢玉堂兵所焚毁。其主体建筑现仅留一片残垣断壁,“敦睦堂”上残留的五根直径0.7米,高8米的花岗岩石柱巍然肃立,傲视苍穹,似乎在诉说它往昔的辉煌和不平的遭遇。幸存的一对红石巨狮,仍然挺立于遗址之上,昂首相视,雄风犹存。   

  理学名家蓉山故居

  位于流坑中巷的中段,坐北面巷,砖木结构的明代后期建筑,为明代中宪大夫、刑部郎中董燧(号蓉山)故居,也是流坑村中十八栋屋宇连成一体建筑组群。门前立有圆雕红石狮子一对,为流坑标志性建筑之一。紧靠其东侧,建有一前置天井的小厅堂,门楣上署有“大夫第”三字,天井照壁上刻有“共徘徊”砖额,为当时董燧休闲、读书、会友之场所。 

  文馆

  又称“桂严祠”“江都书院”,坐北朝南,为前带小型庭院的三进硬山式建筑,建于明代晚期,为流坑董氏一族所立,是流坑村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座书院,又是该村祀孔和文人聚会的场所。清代前期经大修,以后也有修葺。至年政府投入资金万元对其进行维修,现主体维修工程已经完成,并于年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   

  文馆位于环境幽雅、地域开阔的流坑村北陌兰洲,其东侧紧靠“董氏大宗祠”,背江面村而建。为前带庭院,西连藏书楼,主体为三进式砖木结构的建筑,集读书、讲学、祀祖、敬贤、藏书多种功能于一体。文馆的庭院于前墙正中门,上有“儒林发藻”四个行书大字。院内以花岗岩条石铺地,在其东、西两侧石砌对称的长方形泮池,中间有一单拱纵向石构步桥跨池而过,登三级台阶至主体建筑的门廊。首进包括下堂和前天井。下堂两侧各置一房,瓶式门,据说是供先生课间休息之地。前天井以条石砌铺成“回”字形,其两侧面对天井,分别以木质隔扇栏成三间耳室,为学子书房。第二进包括中堂和后天井。中堂为先生讲坛,后天井的西侧辟有一门与藏书楼相通。第三进为面积较大的上堂,是供奉西汉大儒董仲舒等祖先、名臣、乡贤的神圣之地,庄严肃穆。上堂顶上,建有“敕书楼”。   

  凤凰厅

  又称“怀德堂”、“花厅”、“尚义门”。位于贤伯巷西段的北侧,为明代后期流坑儒商善士董国举之宅,董国举(-年),名凤,号岐山,流坑董氏第二十二代孙,文肇淳派胤清房人。继承祖业经商,富甲乡里,爱好文学,心仪理学,并有著述。曾师从江西南城县大学者罗汝芳等人,与本族董燧、董极等人也甚有交情,是当时村中有名的儒商。国举乐善好施,谱牒对他有如此记载:“设义仓,置义田,济贫寒,礼高年,恩敷幼,修桥铺路,捐资助公……”,“隆庆三年()助赈三府”。当时的府、县宫员和乡士大夫常以诗文或题匾书联,赞其善行,因此美名远扬。   

  明清巷

  位于下巷,为村中名巷,是明代中晚期董燧整治、规划全村布局的成果。因巷道两边分别矗立着明、清两代的建筑,而被人们称作“明清巷”。“明清双栋雕,一巷隔两朝”。“明清巷”两墙相隔仅0.5米,从北往南看,左边是明代建筑,其特点是二块横砖一块直砖,墙体古朴,厚重,修饰的屋檐;多;右边是清代民居,其特点是一块横砖一块直砖,砖相比明砖略薄,屋檐也少,但不失简明之风。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时光遂道”,也叫“一巷跨两朝”。行走其间,好像在时空隧道中穿梭,煞是有趣。巷中卵石铺地,有完整的排水系统。   

多彩自游旅行指南

  门票:50元

  特色饮食:流坑的传统饮食以豆腐、霉制食品闻名,有豆腐、霉豆腐、霉豆腐饼、霉鱼等。霉制食品味道独特,价格便宜,让游人大饱口福。

  住宿:流坑村口有不少农家旅店,价格实惠,位于乌江之畔的流坑山庄口碑较好。

  提示:村中戏台有傩戏表演,每天上午10时30分和下午3时各演一场。

  交通:从南昌乘到抚州的长途汽车,再从抚州长途汽车站乘车到乐安,票价15元;乐安到流坑,票价5元,人满即走。   

---

---

多彩自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zx/10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