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节。根据民俗,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与之相对应的,则一年之中也有春,夏,秋,冬四个节日。春节,自然不用说了,夏节,其实就是端午节,冬节,是冬至那一天,民间也有“大冬大似年”之说,而秋节,就是中秋节了。为什么把秋节称为中秋节呢?那是因为八月为秋之中,十五日又为月之中。由于中秋节天高气爽,气候宜人,老百姓都会相当看重,所以,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合家团聚,共赏明月。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说起中秋节,其实它是一个历史非常久远的节日。首先,中秋节的产生与上古时的秋祀有关。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业的发展与季节的关係极大。正如先民说的那样“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每年到了农历八月中旬左右,秋粮收割,一年的辛勤劳动有了收获,于是,先民们在庆祝丰收之余,也不忘神灵的护佑。同时,为了进一步祈祷来年有一个更好的收成,便纷纷举行祭祀活动。其次,中秋节的出现,又与祭月活动有关。《秋记》中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的记载。这就是说,天子春天朝拜太阳,秋天祭祀月亮。朝日在早上,祭月在晚上。随着“秋祀”与“祭月”活动的展开,发展到后来,就逐渐固定在八月十五这一天,成了传统的“中秋节”。(百家号:江都史话原创作品)中秋节的习俗,自然都与月有关,主要是拜月,赏月,吃月饼。诗人欧阳詹在《玩月诗序》中认为:“冬天赏月,清霜太寒,冷而彻骨;夏又多雨,云掩雾蔽,有损月辉;惟秋日,天高天爽,最利赏月。”而中秋时节,月亮既圆又大且亮,乃赏月,拜月的最佳时令。至于拜月,据明人刘侗,于奕《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且所供瓜果也必须切成牙瓣,如莲花状,于月出方向供月,祭拜完毕,撤下,供月食品散给家人每人一份。而所供瓜果,一般是八样时鲜,俗称“秋八鲜”,以应节令。据清人《扬州画舫录》载,分别为菱,藕,芋,柿,罗卜,虾,蟹及蚌蛤,有荤有素,似乎已经突破瓜果的界限。其实,通常为:梨,柿,菱,芋,藕,石榴,莲子,茨实。不过,各地对八鲜的说法也是有差别的。至于月饼,早在唐宋时期就出现了。据《洛中见闻》载:中秋“人们争占酒楼玩月”之际,要食“玩月羹”。这种“玩月羹”和上面提到的园形果饼,就是“月饼”。《洛中见闻》中还记有“唐僖宗中秋节在曲江开宴,命御膳房用红绫包着月饼赐给新科状元”的记载。正是,天上月圆,供品必圆,合家拜月团圆的缘故,所以,中秋节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团圆节了。(朱毓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zw/15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