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桥老街李志杰沿谢桥集镇的主街道一直向西,有一座陈旧的水泥桥,桥西沿河向北,就是谢桥老街。桥西南边拐角上有几间旧时房屋,不太高的小瓦房,带玻璃天窗,踏子门,毫不起眼,确实又不多见。再向南是一家豆腐坊,店主姓刘,一家人正在忙着磨豆腐。豆腐坊的加工条件虽简陋,做出的老豆腐一定烧着起孔,味道不得话说。与店主闲聊了几句,得知他们家几代人都磨豆腐,是祖传豆腐坊,自产自销。如今他家的豆腐坊除了采用电磨以外,其它加工流程仍然采用传统工艺,吊浆,煮浆,打沫,点卤,挤压,一样也不“搭浆”。俗话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如今磨豆腐的依然起早带晚忙个不息,依然是辛苦的营生。谢桥老街已无其它店铺,唯有这家古老的豆腐坊依然活色生香。店主说,真正的谢桥老街就是沿河向北的街道,要是早两年还能看到更多的老房子。其实现在的河西已经属于宜陵镇的五一村,也就是说,谢桥老街在行政区划上已经归属宜陵镇。通向老街的水泥桥确实老了,栏杆破损不堪,桥面露出粗粝的石子,已经不能承受更多的重负,很难想象,若干年前,这里也曾是交通要道,也曾繁荣热闹过。老街拐角上的第一家也曾经是豆腐坊,如今已经关门熄火,也无人居住。小瓦房,包皮墙,灰白色的烟囱默然矗立。朝南的门前摆放几只大缸和一些木制用具,悠悠岁月的包浆,任凭风吹雨淋日晒,呈现古旧拙朴的模样。再向北,都是近年翻新建造的房屋,已经完全看不出老街的模样。老街北头是一座寺庙,叫承恩寺。寺前有一片广场,广场东南角上有一棵白果树,树干粗壮遒劲,树叶碧绿青翠。树干上挂有江都市绿化委员会于年5月颁发的古树名木牌——树年:,管护单位(人):学校。凭直觉,这座寺庙的历史与白果树的树龄相当,寺庙内的房屋很可能曾经作为学校用房。这让我想到野田庄的古关帝庙,浦头的石塔寺,大桥的开元寺等等,皆能以古树见证寺庙的悠久历史。寺庙门前的广场上有几位老人在收拾黄豆,问了其中的一位,得知先前的寺庙叫都天庙,眼前的白果树就在庙内,旧庙拆除后,新建了承恩寺。旧庙有多旧呢,为什么不能像新建的万寿寺一样,将老学校的房屋保留下来呢?听老人说,旧庙经过历年修建翻新,已算不上是旧庙了。原来如此!想想整个江都区,不是毁于战火,就是毁于“破四旧”,真正能够完好保存的古寺庙能有几座呢?新建的承恩寺虽在谢桥的老街上,也完全属于宜陵镇的寺庙了。寺门牌楼典雅漂亮,院内天王殿、大雄宝殿等皆廊檐翘角、巍峨壮观。左侧的一处殿宇正在修缮。院东小河环绕,杨柳依依,只不知,倘若古都天庙能够保存完好,谢桥老街能够保存完好,将是怎样一幅古色古香,让人流连忘返的图景?桥向东,在行政区划上属于现在的吴桥镇。桥东有两家理发店,店里用具古朴,依然是老式转椅。问了对面小商店店主,桥东这一截街面以前也是老街,街面铺小砖,没多宽,现在已无老街的痕迹了。店主沈先生今年65岁,在73年至75年之间,曾经在塘头供销社工作过,对从前周家楼综合商店的老杨老邹老于皆有印象。沈先生的子女皆住在江都城区,沈先生的小店前身是谢桥供销社的一部分,店内摆设依然保持多年前的模样。沈先生说,他更愿意守住这家小店,做点小生意,比在城里自在快乐。与沈先生道别,岁月静好,但愿老街人每天都快快乐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zw/15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