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年大桥乡绅赈灾记扬州江都大桥镇
清道光十一年(辛卯,),苏南的江宁、镇江,苏北的淮安、扬州四府各州县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时人称为“斗维四郡水涌溃,百余年来无此愆”。据当时史料记载,道光十一年四、五月份,就显雨水偏多,五至六月份,则大雨倾盆,酿成灾害。到六月中下旬,不仅“暴雨连降,忽又江潮漫涨,以致圩岸坍塌,水进房屋”。至七月,由于“梅雨过多,上游大水,江淮异涨”,加之“江潮泛涨,沿江一带田庐尽遭淹没”,“积水甚深,骤难渲洩”。直到七月十五日,江宁布政使林则徐沿途考察甘泉、江都等地时,看到的仍然是“民田庐舍尚在巨浸之中,浅者淹及半扉,深者仅露屋脊”。地处沿江的大桥镇及镇西南的中闸等地,灾情更为严重,据《江都县志》载:“道光辛卯,淫雨为灾,大桥西南数十里村落悉没于水”,“江水汛溢,滨江田舍悉没,饥民盈野”,“露处断埂中”。面对这特大自然灾害的袭击,扬州现署知府恩龄猝遇而茫然无绪,江都县受灾诸镇皆在观望之中。六月十六日,大桥镇经营徐万和油麻店的徐亮、米商袁国璜、谢元礼等士绅危难之时率先组织和参与赈灾,除了购买烧饼等干粮发放给灾民外,又发出《带桥捐局同人公启》,自发设局公捐,倡议镇人捐资,以“稍济燃眉桑梓中无力者十分之一二”。由于“定议最早,遂为一邑倡”。(百家号:江都史话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所谓“设局公捐”,即“不假吏胥之手”,由地方上有一定声望的乡贤组成董事会,在城镇设立公局,劝民量力捐资,然后利用筹资举行义赈,“或设厂煮赈,或按口给钱,或买米散放”。徐亮带头捐出一千五百缗,袁国璜“继起亦从同”,也捐出一千五百缗,接着谢元礼又捐出千金。此后,周隆兴、谢德丰等人都慷慨解囊,镇上各界人士纷纷踊跃捐输。很快,全镇筹集到资金万贯以上。六月二十二日,江都知县郑祖经访勘灾情来到大桥,看到镇上士绅的捐输册籍,非常感动。他转忧为喜,盛赞大桥乡坤的义举。随后,他以江都县衙的名义发出《江都劝捐示》,要求“郡城乡绅商士庶铺户人等,务各眷怀桑梓,共敦化恤之风,亟拯溺饥之苦,出有余以瞻不足,行大惠而兆藩,倡力劝输,趋善踊跃,互相奖掖,费稍推诿”,并承诺“事竣之后,自当分别多寡,详情恩奖”。有了劝捐的感召,加上传统行善积德的良知,各地市民绅商纷纷向灾区捐物捐款。为了确保施赈到位,大桥镇的士绅们又各有分工,各负其责,有条不紊地把灾赈的各项工作一一落到实处。要求各大粮行紧急组织采买、调运小麦、面粉,以供救灾急需。组织动员全镇二十余家烧饼店、茶食店全力以赴,日夜加班加点赶制面饼等救灾食物。为防假报冒领等情,组织专人到灾区清点人头,登记造册,以便据实发放,并推举老成持重的乡民协助分发,确保每一灾民都能按期得到救赈的食物。(百家号:江都史话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张贴《给散麦饼小启》,言明“给散期限”。如六月二十二日由徐万和、周隆兴、袁玉成,谢德丰联名发布的一则《给散麦饼小启》:“镇南,前已被淹各庄尚可勉力支持,二十日忽又江潮漫涨,以致圩岸坍塌,水进房屋,炊煮维艰,我等目击心伤。特于二十二日起,每日先备面饼十余石,计约饼两万有余个,每口面饼四枚。其物虽微,亦可少济燃眉之急,并望各庄老成同志者,面交携回,秉公按口分散。我等力薄,难以周遍,幸望原谅,更望同镇诸公,共体患难相助之意,以补我等力薄不周之处,则我等亦感深无既矣。其庄有大小,户有多寡,仍望各庄老成约酌分散,是幸。自二十二日起至七月初一日止。”租用小船,不假他人之手,将救灾麦饼一一发放到灾民手中。参加救灾的乡绅们风餐水宿,粘体涂足,先后四次发放救灾食物。虽然他们自己“麤粝自给不求饱”,却使灾民得以获赈,确保江都东南半角安全度过水灾饥荒。发生特大水灾,必然会导致粮价上涨。“有外来船只在于境内各镇收买小麦,任意搬运,以致市卖米价陡然增长,商牙借此抬价奇居”。为此,江都县府于六月二十二日分别发出《江都县严禁外贩搬运米麦示》与《江都县分别谕禁领批买米示》,“毋许外来船只在境搬运米麦出境,该商牙将务市卖价值公平,籴粜不许任意抬价奇居,有害民食。”此时,大桥一带有不法棍徒在“该地沿河藉灾滋扰,为害闾阎。其大桥北乡乃高阜之田,年谷丰稔,更有不肖地保勾同地棍徒,在于要路,阻截荒粮、柴草,不容赴镇市卖,胆敢勒价自买,囤积图利”。于是,江都县府在七月二十四日发出《江都县严禁阻截滋扰示》,打击妨碍救灾、抗灾的欺行霸市行径。鉴于当时粮食短缺、粮价上涨的状况,江都县府除了开仓放赈与紧急调运以外,还采用招商、免税等手段,鼓励民间粮商到外地采购粮食,以保障供给,平抑粮价,安全度荒。大桥镇的粮商、袁国璜之子袁玉成冒着危险,不辞劳苦,投身其中,既为县衙省府分忧解难,又使民众有粮度荒,也为自己谋取一定的商业利益。在当时的文件汇编《江都劝捐示》中,有两份历史资料。(头条号:江都史话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一则是《布政使司给商采买执照》,如下。钦命江南江宁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加五级纪录十次陆,为颁给执照事:照得本年江宁等属雨水过多,江潮异涨,沿江田庐尽被淹浸,粮价腾贵,贫民买食维艰,亟应招商采买,以济民食,除经本司详情院宪具奏并飞咨各关,准其免税外,兹据江都县商民袁玉成自搞资本,赴江都产地买米麦豆谷,约一百九十石,赴司呈请给照,前来合行颁给执照。为此,仰该商遵照填定地方投牙买足米石,装载运赴江宁灾区,平价粜卖,沿途经过关津溢口,验明,免收米税,并免船料,迅速放行。如有匪徒拦截把持,许即禀明地方官,详情从严究治。事关因灾接济民食,毋稍逗留延误,一俟运回,即将原照呈由粜卖地方官,详交核销。切切。须至执照者。右执照给米商袁玉成准此道光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布政使司行一则是《江都县给商买米批》,如下。特调江南扬州府江都县正堂加十级记录十次郑,为给批采买事:据米商袁玉成禀称:“境内被淹较重,尽藏漂淌,秋收无望,以致乏米济食,迫不可待。商等挟资外出采买,运回接济,恐有沿途藉灾滋扰,肆行阻抢情事,请给批照”等情到县,据此合行给批采买,为此,批给该米商袁玉成等知悉:尔等速即挟资雇船,前赴各处,采买米一百石,装运回县以资民食,路过关津溢口,验批放行。如有不法棍徒藉端扰阻,并纠众扒窃情事,许赴经过地方具禀,照例究办。该商等亦不得越贩外境,察出定干未便,毋违,须至批者照。右批给米商袁玉成准此道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给江都县衙限四日缴销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水灾中,大桥镇乡绅精英们在水灾发生的第一时间,自发地组织行动,设局劝捐、分发麦饼、采购粮食等,使得大量灾民能在朝廷施赈前获得生机,“赈四次,全活万人。”所以,“督抚上其事于朝,议加宠命。而带水之间邀恩叙者十四人,乡镇义赈可谓极一时之盛”。后来,《江都县志》中专门列有“徐亮”与“谢元礼”两人的传记,褒奖他们灾赈的事例,成了全县乡里的典范。(朱毓麒)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tw/15694.html
- 上一篇文章: 3名江都这家国有企业招聘工作人员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