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不懂这些,你还敢说自己是火锅控
北京有没有专业看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12月2日,某节目说,90年代的中国人吃火锅不放底料,火锅料的概念不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 估计看到这里,南方人笑了,北方人怒了,而川渝小伙伴已经翻了一百个白眼了。 火锅,冬天里的一把火。 醇香的底汤,煮的咕咚作响,把美味的肉、新鲜的菜一一放入。 和三五好友,边吃边聊,大汗淋漓,怎一个爽字了得。 吃货不可怕,就怕吃货没文化,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火锅背后的文化事儿。 一、火锅的来源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 火锅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青铜鼎,它将食器与祭器相结合,成为最原始的火锅。 史书《韩诗外传》中记载,古代祭祀或庆典,要“击钟列鼎”而食,即众人围坐在鼎四周,将牛羊肉等放入鼎钟煮熟分食,是不是和今人吃火锅的状态别无二致? 后来礼制建立,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套餐,于是出现了供几人或单人使用的小鼎,这大概是今天单人小火锅的始祖吧。 (年,发掘于陕西宝鸡市茹家庄西周墓葬里的“白乍井姬鼎”) 从其容量来看,盛满菜也只够一人食用,推测是分餐制——小清新版“一人一锅”。 强迫症患者魏文帝曹丕为了避免不同味道的汤料串味,在鼎中嵌入隔板,形成5个独立区域,取名五熟釜。 (汉代分格鼎江苏盱眙江都王刘非墓出土) 唐宋时期,火锅逐渐平民化,并传入日本。 今日北方盛行的涮羊肉,原名“野意火锅”,由元世祖忽必烈发明。据说有一年冬天,部队开拔,元世祖突然想吃羊肉,厨师情急之下将为数不多的羊肉切成薄片,放在水中烫熟,撒上调料,战战兢兢的端上去,元祖吃了之后居然连连赞叹,并赐名“涮羊肉”。 “肉片薄如纸,无一不完整”是这种火锅最6的地方。 明清时期,火锅达到鼎盛时期。这种规模就是放在今天,也分分钟完爆了各种土豪筵席。据《清代档案史料从编》中记载:“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办了桌宫廷火锅,而到年清嘉庆皇帝登基时,曾使用个火锅用来承办筵席。”这就是著名的千叟宴。 所以说,对于“中国人吃火锅不放底料”这种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小编只能说,没文化真可怕。 二、历史名人中的火锅控 ●●● 吟 对 联 吃 火 锅 “ 明代三才子之首杨慎有天和明孝宗朱祐樘一起吃涮羊肉火锅,火里烧着木炭。皇帝请吃饭哪有这么容易,孝宗灵感一来,吟出上联: "炭黑火红灰似雪" 大臣们顿时懵了,对不出来。男主杨慎立刻吟出下联: "谷黄米白饭如霜" 孝宗龙颜大悦,当即赏御酒一杯,吃火锅还吃出一段佳话。 ●●● 最 小 清 新 的 菊 花 火 锅 “ 也许是每天大鱼大肉吃腻了,作为爱美的女人,慈禧就吃起了小清新的菊花火锅:锅内兑入鸡汤,煮沸,再取白菊花瓣净洗,撕成丝撒入锅中。待菊花清香渗入汤内,将生肉片、生鸡片等入锅烫熟,蘸汁食用。 ●●● 胡适 一 品 火 锅 “ 现代名人胡适是火锅的提倡者。胡适待客时,最讲究的是不用大盘大碗,只用一口大铁锅,锅里放宴客用的全部菜肴,边烧边吃。被称“一品火锅”。一锅 底层铺冬笋、萝卜、冬瓜等蔬菜;第二层是长条的半肥半瘦的猪肉;第三层是油豆腐塞肉;第四层蛋饺;第五层红烧鸡块与鸭块;第六层油煎豆腐;第七层是碧绿的菠菜或其他蔬菜。 看到这里,小编的口水都已经泛滥成灾了。 据《中国火锅大数据报告》显示,目前全国的火锅店共计超过35万家,火锅商户渗透率7.3%,名副其实的成为中国第一大美食。而成都人一年在火锅店消费亿,他们吃掉的火锅锅底连起来可以绕地球一圈。 附上一张中国火锅分类图,你们自行感受一下中国火锅文化的博大精深~ 火锅在中国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食器在变,做法在变,不变的是我们吃货的心~ 不过,从今天起,要做一枚有文化的吃货。 参考来源:《中国人的火锅史吃货必须懂》 部分图片来源:中国情报网《火锅分类图谱》 后台编辑:吴迪 校对:徐妤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jji/11130.html
- 上一篇文章: 江都发现一具妙龄女尸,赤裸装在编织袋内
- 下一篇文章: 城隍桥汪家重修族谱汪氏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