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仁心记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同
他已经年过六旬,两鬓染霜,脸上也因为多年操劳刻上条条皱纹,但他却是群众心中好认的最美乡村医生。他就是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同兴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吕正云。从74年入行起,累计出诊多次,乡村医生成为了他一辈子坚守的职业,他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火热的赤诚之心为全体村民的身体健康把脉应诊,用日益精进的医护技术为大家的生活增添了安定祥和。 雪地里赤脚写炽诚 当吕正云还是毛头小伙子时,他进入了村卫生室工作。当时跟着师傅走村串组背着药箱下头,随时随地解决村民们的病痛。他十分刻苦地学习医护知识,希望早日为大伙看病。为了掌握打针技术,就拿自己的身体作试验打空针,要学针疚,就在自己手臂上反复戳。为了静心钻研医术,他索性在村卫生室里住了三年,特地买了本康熙字典,无论白天晚上一有时间就对照着苦读医书。三年后经过上级考核,他如愿拿到了《赤脚医生证》。还是因为这种执着,他后来又先后通过考核,拿到了《乡村医生证》和《全科医生证》。 为村民们行医,吕正云完全甩掉了一般年青人怕脏怕难怕烦的缺点,田间地头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也就在那时起,不辞劳苦走村串组的他与当地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只要村民有需要,他会克服一切困难赶到。76年一个下雪的晚上,路过的村民借走了他的胶鞋,恰巧又来了一个急诊,没有鞋穿的他只好赤着脚走了一公里,披着大雪赶到患者家,雪地将他的双脚冻得通红,也感动得病人流下了眼泪。喘着粗气的吕正云笑笑说,医生要有一颗热忱的心。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40年村医生涯中,他一直是以病人为第一时间,接到病情立马出发,无论风雨寒暑。他还定下家规,夜里接到求诊,一定要叫醒他。有时雨下太大了,路太远了,打过电话的村民都在想,也许今天来不了吧,但是吕正云每次都会克服困难来到他们身边。一年天,在村医的岗位上,他没有给自己留一天假日,每天早上七点前上班,雷打不动。每到过年前,村民们要备些药品,他便将买年货、贴对联这些事全都托给了亲友,自己等到年三十天擦黑才回家。 轮椅上尽责查病患 虽是一个小小的村医,但吕正云认为自己的责任很大,村民身体有病,最快知道的就是自己,最早能够帮上忙的也是自己,因此他觉是全体村民的健康状况必须得了然于胸。年,同兴村开始建起了全村60岁以上老人及慢病人员的健康档案。冬天的早晨6点钟,他早早来到生产队给村民体检,因为要赶在大家没吃早饭前测血糖。每天测完一个生产队他才回家吃早饭。这样起早贪黑搞突击,个人的资料,花了整整50天时间,终于建立了第一份档案。在此之后,他的工作内容就又多了一项,每两个月上门一次,核实更换健康数据,对村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跟踪。有了这份货真价实的健康档案,这些村民们看病时所有的病史和状况一目了然,为全面快速准确地治病提供了重要参考。 今年3月份,吕正云因为车祸右腿骨折,但他只休息了一个月就赶紧来上班。行走不便,他就坐着轮椅到村民家中测血糖。进门之前先让户主接过仪器,再帮忙把他的轮椅挪进门,尽管不方便,但他很认真地测数据,问情况,看气色,一一询问目标对象的饮食起居,将他们的健康状况掌握清楚。后来又将轮椅换成双拐,这样连续访视了20天。好多人心疼地说,这是又何苦,一次不查不一定有事。但吕正云认真地说,健康数据必须保持适时状态,可马虎不得。血压血糖指数随着气候变化,如果不提醒大家改变用药量,会出人命的。我一个人辛苦一下,却能保护好多人。 这份档案和随时陪伴在身边的吕正云一起成了村民们的“护身符”。有一次,吕正云在研究资料时发现王伏组的郭如昌血压走高,又听说他间断性手麻,特地找到他提醒注意,恐怕有了脑梗塞。老人叫儿子陪他查身体,果真是早期脑梗塞,及早进行了住院治疗。 有个村民拎自行车时用了点力,觉得胸痛,让打一针止痛,吕正云看他走路气喘,判断可能是肺泡破裂,医院一查,气压迫肺泡一大半,其中一个已经破裂。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有生命危险。 村民田长根在田间盖种时晕倒,只想开点药,吕正云发现他言语含糊,掏出元,找来出租车,医院,到了江都患了脑溢血的病人已休克,但还是及时救回了一条命。 就象及时雨一样,什么时候,只要村民需要吕正云总会立马赶到,并且用一分持久的仁爱和热心给病人周到的关怀,对村里的高龄老人、肿瘤病人,有脑血栓史的、糖尿病不能行走的、有夜盲症的病人等这样的多名群众,已成为他长期重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fz/12850.html
- 上一篇文章: 你冻成狗了吗扬州未来几天冷冷冷冷
- 下一篇文章: 舌尖上的扬州螺蛳嘬出来的绵浓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