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遗爱,护国安民仙女镇镇名由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220319/10461911.html 扬州江都仙女镇这个地方,汉晋时仅有个蔡家庄,是一个水乡村落,古运盐河自西而东从村前穿过。在以后漫长的年代里,河两岸的村落兴衰交替,蔡家庄名也几经更易。有文记载,北宋时南岸曾以“秦塘”为地名,元代时北岸一度又称“黄塘”。明朝始用仙女庙之名,运盐河两岸渐渐形成街道。到了清康熙时期,已是“沿河数百家,亦自成市”,兴为苏北米木集散市场。民国十八年()仙女庙正式称为仙女庙镇,时为一方大镇。这里曾是江都县第四区公所驻地,分为仙女、龙川、七闸三镇。解放后合并为仙女镇,年5月改称江都镇,21世纪初复称仙女镇。解放前江都县治设扬州,解放后始迁仙女庙,现为扬州市江都区政府所在地。 这里为何叫做仙女庙?有的说东周战国时伍子胥“闯昭关”,到此迷路,有一村姑为他指明去长江渡口的道路,后来伍子胥在吴国当了大官,为感谢村姑指路之恩,建成一座“仙女庙”。有的说三国赵子龙在“长坂坡救阿斗”突围到此,阿斗饿得哇哇大叫,有一村姑给他喂奶,后来阿斗刘禅在蜀国当了皇帝,为了感谢一哺之恩,给村姑立了“仙女庙”。但这都是附会的传说,不足为凭。因为“闯昭关”,“救阿斗”的故事发生地点分别在安徽和湖北,而不是在江苏。另据清代《江都县志》记载,刘备在徐州失守南逃时,曾经过扬州,但这里并未发生战事。 仙女庙的仙女究竟是何来历?她们中有哺乳救阿斗的村野女子;有指点南宋抗金英雄韩世忠杀回马枪击退金兵的青年女子;有放小白龙回归江海的村姑;有免费为百姓治病的老妪。传说中的仙女有10多位,其中影响最大的要算是杜姜、康紫霞二仙女了。《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女子杜姜,左道通神,县以为妖,闭狱桎梏,卒变形,莫如所终,以状上,因以其地立庙,号曰东陵圣母。《酉阳杂俎》记载:扬州东陵圣母庙主女道士康紫霞侍奉圣母多年,一旦白日飞升,化为白龙而去。民间一直有杜、康二仙普救众生的传说流传至今。 东汉时,蔡家庄有一百多户人家。有一年,一条黑龙在此兴妖作怪,造成江河泛滥,全村人危在旦夕。就在此时,天上金光一闪,一条白龙向黑龙奔袭而来,一阵惨烈的争斗过后,黑龙逃走了,大水也向扬子江退去,人们眼前出现了两位女子,原来是东陵庙里带发修行的女道,穿素服的叫杜姜,穿黄衣的叫康紫霞。当时又逢瘟疫流行,两位姑娘懂医学,为村民施药治病,把汤药送到每家每户,百姓们得救了。县府老爷的两个儿子得知姑娘貌美,想娶她们为妻,但遭到拒绝。县官恼羞成怒,把她们抓进大牢。蔡家庄百姓纷纷涌向官府,哀求县官放人。就在此时,忽见两条白龙从牢房窗口飞向天空,彩云托着两位美丽的姑娘飘然而去。后来,蔡家庄百姓感念她们,在河边建了一座“仙女庙”,供着杜姜、康紫霞两位仙女,称之为“东陵圣母”。时间一久,庙名便成了地名,蔡家庄最终演变成了仙女庙。 仙女庙庙址在运盐河北,今江都米厂内。舟楫往来必经其门前,庙宇宏敞,前后三进,有殿、楼、精舍、戏台,解放初期尚存一进房屋,后改建米厂拆毁。当初站在利民桥上举目西望,北岸为古仙女庙旧址,南岸为诗人江石溪故居,两岸胜迹,一川中流,令人心潮澎湃。(丁瑞成、赵才基,杜明甫,刘宏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zw/14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江都位列27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