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市辖区,古九州之一,治所先后横跨四
山西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1825.html兖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北邻宁阳,西靠汶上,南、西分别与邹城、任城接壤,东隔泗河和孔子故里曲阜毗邻,总面积.1平方公里。人口54.78万人。多年前夏禹划天下为九州,兖州为其一;多年前孔子、孟子、曾子等曾在此讲学;“诗仙”李白曾寓家在此。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城市”、“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的称号。兖州区地图一、地名由来源于禹分九州的兖州。兖(yǎn)州(古作“沇州”),古九州之一,在今山东西部与山东河北交界处,在古黄河与古济水之间。兖州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先秦著作《尚书·禹贡》。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之地为九州,兖州即为其一。兖州的这个“兖”字,来源于兖水。兖水又称济水,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的王屋山中。兖水的兖字古代写作“沇”。在小篆里,“三点水”有时候可以写成“横水”而放在“允”字的上边,后来由篆书向隶书演化时,“横水”就变成了“六”,于是成为今天的“兖”字。兖州的“兖”字,还被后人赋予了地名之外的新含义,那就是端信。此说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的纬书《春秋元命苞》:“兖,端也,信也。”初唐编《晋书》、《隋书》等国家正史,都曾对此转述引申,例如《隋书·地理志》就说:“兖之为言,端也。”二、历史沿革1、夏、商、周三代均有关于九州或十二州的记载,虽所指有所不同,三代皆有“兖州”,作为地理概念用语。2、汉代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全国重新划分为十四州,设十四州刺史部。兖州是其中之一,治所设在濮阳。东汉时,兖州治所在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东南)。3、三国时,兖州区域属魏国。西晋时,先后设兖州刺史部、兖州(初治廪丘,后移治郓城),晋惠帝末年(),兖州全境沦没,附属后赵。晋明帝太宁年间(年—年)兖州寄居广陵(今江苏扬州江都区东北);康帝建元初(年)寄治金城(今江苏南京江宁区北)。穆帝永和(年—年)中侨治下邳(今江苏邳州市东),淮西公太和(—)中又移治山阴(今江苏淮安),孝武帝太元(年—年)中还治广陵,并割江淮地区为兖州辖境,领十四郡。历史上称广陵之兖州为南兖州。而称北方郓城同时存在的兖州为北兖州。4、南朝时期,兖州州治先后在滑台(今河南滑县),时称西兖州。宋文帝元嘉十年(年)移治邹山(今山东邹城东南故邾城),又寄治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徒迁须昌(今山东东平县西北50里)。元嘉二十年(年)把兖州区域分属徐州、冀州,其兖州旧地为鲁郡代替。至元嘉三十年(年)六月复立兖州,治瑕丘(今山东兖州市东北),宋孝武帝孝建初年(年)治湖陆(今江苏沛县北),宋明帝秦始初(年)移治瑕丘。齐、梁时,又设北兖州于清江,设南兖州于广陵。兖州降魏之后,侨治于淮阴,旧地兖州移治于滑台,后治瑕丘。时称瑕丘之兖州为东兖州,复曰兖州。而滑台之兖州则为西兖州。5、北魏孝昌年间(年—年),西兖州又移治于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西北)。北魏太和年间(年—年)置南兖州于涡阳(今安徽蒙城县东北),北魏正光年间(年—年)又移治谯城(今安徽毫州)。当时称兖州(瑕丘)、西兖州(滑台)、南兖州(谯城)为三兖州。6、东魏时设兖州于瑕丘,改置南兖州于陈留,西兖州于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北齐时,改清江之兖州为淮州,广陵之兖州为东广州。7、隋初沿袭前制,开皇三年(年),“遂废诸郡,行州县之制”。大业二年(年),瑕丘之兖州改为鲁郡,领十县。西兖州改为曹州(今山东菏泽),南兖州改为谯郡。8、唐高祖李渊立朝后,实行州治。武德五年(年)平徐元朗部,置兖州。贞观十四年(年)置兖州都督府,辖兖、秦、沂三个州。天宝元年(年)改兖州为鲁郡,乾元元年(年)复为兖州,领八县,同时设兖海节度使,治瑕丘,隶属河南道,辖兖、海、沂、密四个州。9、五代十国时期,梁、唐、晋、汉设兖州秦沂节度使,属河南道,治瑕丘。到后周时期,因慕容彦超据兖州时反叛,遂降兖州为防御州,领六个县。10、宋代时期,兖州属京东路,大中祥符元年(年),兖州升为大都督府。熙宁五年(年)正式分京东路为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兖州属京东西路。政和八年(年)改为袭庆府,治瑕县,下辖瑕县(今兖州)、奉符(今泰安)、泗水、袭县(今宁阳)、邹县(今邹城)、任城(今任城)、仙源(今曲阜)、莱芜、金乡、鱼台十个县。11、金改设兖州。初置泰宁军,治嵫阳。大定十九年(年)改为泰宁军节度使,隶属山东西路,辖嵫阳、曲阜、泗水、宁阳四个县。12、元朝设兖州,治嵫阳,隶属济宁路。宪宗二年(年)分隶东平路。至元五年(年)复属济州,至元十六年(年)改隶济宁路总管府,辖嵫阳、曲阜、泗水、宁阳四个县。13、明初,嵫阳并入兖州。兖州辖三县,隶属济宁府。洪武十八年(年),明太祖封其第十子朱檀为鲁王,藩兖州,升兖州府,隶属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复置嵫阳县为兖州府治所在地,辖济宁、东平、曹、沂四州二十三县。14、清代仍设兖州府,治滋阳,隶属山东省。据乾隆三十一年(年)版(兖州府志)记载,兖州府辖一州十三县。15、民国二年(年)废州府制,改道县制。撤销兖州府,府所在地改属济宁道。民国三十七年(年)7月,滋阳县城区称兖州县,农村称滋阳县。民国三十七年(年)12月,市县合并,称滋阳县,隶属尼山专区。16、年1月,滋阳与曲阜分治,滋阳县改称兖州县,隶属济宁专署。年4月,兖州县隶属济宁市。17、年8月1日,撤县设市,兖州县改称兖州市。18、年10月18日,撤市设区,兖州市改称兖州区。四、文物古迹1、天下第一剑。在兖州博物馆陈列的大厅里,有一把硕大、修长的铸铁剑,重.8公斤,长达7.5米,剑柄上铸有文字图案。铭文为:“康熙丁酉二月知兖州府事山阴金一凤置”。图案为:剑的吞口为一个怒目横眉的怪兽头形状,叫“睚眦”,传说它是龙王九个儿子中的第二个儿子,因为性格凶猛好斗,才作了兵器上的装饰。据有关专家介绍,这把大剑,无论是重量还是其长度,在华夏现今出土的剑文物中均属第一。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成为四方来客到兖州参观的首选项目。2、青莲阁。位于城东泗河西岸,原水利局宿舍院内。始建无可考,~年(明嘉靖年间)知县李知茂重修,后倾圯。据年(清光绪十四年载:“阁在黑风口龙王庙内,其地即李白诗所云‘鲁东门’者。道光间邑令冯云鹓重建,以祀谪仙。”李白号青莲居士,到兖时常住于此,并留下30余首著名诗篇。后人为示纪念,在此建青莲阁。阁为砖木结构,3间2层楼阁式。硬山顶,前面设廊,内设木质楼梯、地板。阁内曾塑李白及两子女像,冯云鹓在阁门立柱上写有一副对联,上联为:“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下联为:“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3、兴隆塔。位于城内东北隅寺庙内。隋仁寿二年建普乐寺,后易普乐寺为兴隆塔寺,兴隆塔由此得名。唐大中年间维修该塔,公元年(宋太平兴国七年)重修,改成直阁间塔,成为“鲁邦之胜,法门之雄。”兴隆塔为砖木结构,共13层,高54米,为八角楼阁式空芯砖塔,砖叠涩檐,有简单斗拱。底7层塔体粗大,层与层设台阶踏步,层间设回廊,游人可拾阶而上。上6层骤缩细小,形成2米宽的阳台,台周设有石雕栏杆,扶栏远眺,兖州风貌尽入眼底。上6层空心,设有楼板木梯,可直至塔顶(现已拆除)。琉璃瓦制成的莲台宝相式塔刹耸立在塔的顶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fz/15268.html
- 上一篇文章: 市场成交96912扬州商品房成交2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