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丁沟扬州江都丁沟
如何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478461.html烟花三月下丁沟(扬州江都丁沟)李志杰在丁沟小镇陪读六年,离开也有三年,当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三月的气息依然温热如故。前几天的午后,驱车去丁沟农行领社保卡,一张本已作废的卡,似乎成了曾经居住于此的凭证。本想不去领,银行的人说放在这边也不是事。好吧,权当旧地重游。从安大路向北再向西,还是从前的路,却多出不少红绿灯,让人印象深刻。将车停在三阳河生态健身广场的路边,走进温热的春光里。看,红的黄的绿的紫的花木,将三阳河畔描画成五彩斑斓的世界。曾经用脚步丈量无数次的广场,似乎还回荡悠扬的曲调,似乎还活跃舞者的靓丽身姿。六角凉亭、仿古建筑、表演舞台,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似乎在静静期待彩灯闪烁的黑夜。三月的河水浑浊泛黄,微波荡漾之下,似乎涌动滚滚春潮。河水的黄映衬河岸的绿,与飞舞的芦柴花融成一片。从丁沟大桥向西,小镇的主街道映入眼帘。受疫情影响,只有部分年级开学,午后的小镇安安静静,街道香樟相依相伴,偶有电动车驶过,似五线谱上划过的一道音符。寻觅熟悉的店铺,翻开记忆深处的点滴。安徽颍上牛肉汤馆的牛肉粉丝汤,还停留于舌间回味。明月私房菜的老鸭汤,还是清新淡雅如故?邮政局门前的报刊亭早就改头换面了吧,曾经的报刊杂志,让无聊的时光变得有滋有味。十字路口的麦香村,江西人开的,也开到周楼,让人倍感亲切。对面街头曾经有个安徽人的烧饼摊,没见到,是没出摊,还是摆到别处?国土所的楼梯口曾经有个修鞋摊,摇身一变,成了百年老店——富春,仿佛玩穿越。特地走进曾经租住的丁东公寓楼的后身院落。丁东大酒店已变成金城酒店。向上眺望曾经租住的楼层,辨认居住间的窗户,物是人非,倘若夜深人静,又是谁家的孩子在挑灯夜读?从小镇十字路口向北,沿街店铺大部分都改头换面、装潢一新,新华书店早关掉了,楼上的酒店,那时叫吴堡马家全鹅,去吃过几次,滋味浓香,念念不忘。现在招牌是天然居,想必生意也不错吧。空港中学是安静的,应该有学生在上课。中学对面先前是简易的停车场,现在面貌一新,路口的一片是小吃一条街。难怪小镇沿街看上去比以前要清爽,原来小吃摊铺都集中于一处。靠近路边的第一家是黄桥烧饼铺,夫妇俩的摊位以前就在麦香村的南外墙路边。他家的烧饼做得不错,尤其葱油黑芝麻的,酥脆可口,油而不腻。以前经常买,我们都爱吃。女摊主比以前胖了,问别的店铺怎么没开门营业,回说还没到时间点。立马买了六只黄桥烧饼,刚出炉的,香气扑鼻,让人馋涎欲滴。丁沟中学也是安静一片,有几只斑鸠在操场边漫步。从丁沟中学门口向西再向北,继而再向西,一切都是安静的,有猫儿慵懒地睡在墙角。过一座小桥,沿河向南,仔细寻觅老街的旧时痕迹。在一条向西的巷子里,瞥见几间青砖小瓦的旧屋,沿着巷子向西再向北,街道变宽,街边的旧时房屋渐多,看上去年代也不是太久远,还是引起我浓厚的兴趣。这片住宅区是我未踏足过的,散落的老屋,应该是老街上最久远的建筑了。重新沿河岸向南,来到振兴桥。桥西不远是西园饭店,早点有特色,包子、馄饨、干丝皆制作精良,味道鲜美,可惜不在时间点上,否则一定要买一些包子带回去,带走丁沟的味道,带走丁沟的春天,带走丁沟的烟花三月。从振兴桥向东,是丁沟东西主街道的一部分,似乎变化不大。老大竹器行的师傅正在门前烘烤竹子,一如以前。那时经常光顾的店铺有百度造型发屋、婷满足鞋店等等,还是先前的模样。从十字路口向南,通向丁沟综合市场和欧特福超市,这条街的早市,是丁沟最为热闹的所在,现在也呈现午后静悄悄的模样。不经意间,街面上飘起柳絮,雪花一般,飘飘洒洒,正切合烟花三月下丁沟的朦胧意境。驱车沿三阳河大桥向东往回赶,笔直宽广的四车道一直通向安大路,沿路有一处建筑工地,特地停车观看。多次看过新闻报道,丁沟要建影视产业基地和小熊飞机制造基地等大项目。眼前所见,应该是部分航空项目,期待不久的将来,空港新城丁沟,再次插上腾飞的翅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fz/14959.html
- 上一篇文章: 烟花三月,看扬州如何奔向第四次辉煌人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