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

漆姓   一、姓氏源流   漆(Qī)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以水名为氏。漆氏系神农(即炎帝)后裔,本姓姜.神农后四十一代孙(即伯夷叔齐之孙)隐居漆水(今陕西省邠县西,名曰漆河)之东,后徙商丘之漆园,其后代有的遂以水名“漆”为姓,称漆氏,漆姓便由此开始。   2、出自姬姓,为复姓漆雕氏后人所简改。漆雕氏是周代吴国的开国国君太伯的后代,有的以漆雕为姓,称漆雕氏。春秋时期的鲁国也出过不少漆雕氏,其中不少还是孔子的弟子。后来,漆雕复姓逐渐演变成了单姓漆氏。   3、出自小数民族中有漆氏,为鄋瞒族长狄氏所改。古代鄋瞒族(春秋时期长狄氏的一支),其中有的改姓漆氏,称漆姓。   4、一说是明朝戚继光后代为躲朝廷杀,改姓漆。改字不改音。   二、迁徙分布   (缺)漆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漆氏系神农(即炎帝)后裔,本姓姜。神农后四十一代孙(即伯夷叔齐之孙)隐居漆水(名曰漆河)之东,后徙商丘之漆园,遂以漆为姓,漆姓由此开始。到五十一代孙漆沔,有壮志,喜游观.至蔡邑(今山东省上蔡)谒神农,卜居上蔡汶水之阳,遂以蔡产郡望,这是漆姓称蔡郡之来历。山东蔡邑为漆姓之第二老家。第九十八代孙季高公出任江西观察史,万民爱慕,故落户江西南昌县猪市巷地,忠厚相传,诗书相继,文章礼乐,浑厚敦庞,皆季高公为承前启后之关键。季高公为江西始祖,江西也就是漆雕氏第三个老家。另一支漆氏为古代满族姓氏,为春秋时长狄的一支。周顷王三年为齐国所灭。再一支为漆室女之后,春秋时鲁国有漆室邑,居者以漆为氏。郡望为濮阳(在今河南省濮阳县)。据《尚友录》载:漆氏世为青州北海望族(今山东省昌乐东南)。又《姓氏考略》云:漆氏望出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北海(略)。   今重庆市的江津县、綦江县、大足县,湖北省的咸宁市、黄冈市团风县、赤壁市、潜江市,江西省的南昌市、宜春市靖安县、宜丰县、泰和市、高安市、萍乡市、上饶市、景德镇市,江苏省的无锡市,陕西省的西安市,四川省的成都市华阳县、郫县、达州市宣汉县、渠县、遂宁市、巴中市、资阳市乐至县、安岳县、乐山市、南充市、中江县,云南省的易门县,贵州省的大方县、毕节市、龙里县,江苏省的淮安市淮阴区、仪征市,山东省的菏泽市巨野县,湖南省的株洲市醴陵县、永州市东安县、岳阳市、益阳市桃江县、常德市,安徽省的金寨县、霍邱县、霍山县、六安市金安区、合肥市,淮南市,北京市,天津市,甘肃省的陇西市,天水,武威,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台湾省的苗栗县等地,均有漆氏族人分布。   三、历史名人   漆希范:字文翁,元代高安人。才识超人,善写文章。初为本县文学,后任静江路教授,谨慎清廉,为世人所推崇。官至临江路知事。   漆文昌:明代瑞州新昌人,嘉靖年间举人,官应城知县,离宰相张居正的家乡江陵很近,但他从不因此去拜访张居正,人们都佩服他的耿直。后历官永昌知府、参政。晚年回乡,把数十亩田地都分给族中人,自己则闭门教子。   四、现代名人   漆斯盛∶高级讲师。年12月出生,江西上高人。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数学专业。曾任江西省都昌师范学校副校长。是政协都昌县委员会七、八、九届副主席,九江市教育学会理事,九江市第十届人大代表,江西省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高级职务任职条件评审委员会学科组成员。数十年来一直从事中等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在工作中勤恳、踏实,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治学严谨,经验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启发性;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建立了以观察分析综合为基础,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专长数学教学,代表性论著有《初等代数讲义》、《关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点体会》、《中师立体几何教学管见》、《一个传统作法的改进》等。改革开放以来,曾多次被评为九江市先进工作者。分管学校教学工作时,江西省举行中师生会考,都昌师范学校年名列全省第六名;年名列全省第一名。他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五、郡望堂号   1、郡望   蔡郡:秦国时把蔡、沈二国之地置为三川郡。汉代时改为汝南郡(今湖南省上蔡西北)。东晋治悬瓠城(今河南省汝南县)。隋唐改为蔡州(曾名豫州),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汝南县。   濮阳郡:濮阳古为帝丘,春秋卫数迁至此。地在今濮阳西南,古黄河南岸。汉魏为东郡治所。晋建濮阳国,改濮阳郡,均治古濮阳。北魏移濮阳郡治所于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北)。隋唐濮州濮阳郡治所均在鄄城。五代梁晋夹河苦战,晋王李存助建德胜二城。其后德胜北城为濮阳,就在黄河边上。这一带是河道变动频繁之处,宋金之际,黄河主流南趋,濮阳便远离黄河。   北海郡:汉北海郡治营陵(今山东省昌乐东南)。隋唐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今潍坊等地,汉唐都在北海郡境。   南昌郡:汉代豫章郡治,隋为洪州治,五代南唐及明、清为南昌府治,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2、堂号(缺)   ============================================================      〖漆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知县直誉;   教授清名。   ——李文郑撰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瑞州新昌人漆文昌,嘉靖年间举人,官应城知县,离宰相张居正的家乡江陵很近,但他从不因此去拜访张居正,人们都佩服他的耿直。后历官永昌知府、参政。晚年回乡,把数十亩田地都分给族中人,自己则闭门教子。下联典指元代高安人漆希范,字文翁,才识超人,善写文章。初为本县文学,后任静江路教授,谨慎清廉,为世人所推崇。官至临江路知事。   威昭晋室;   绩着汉朝。   ——佚名撰撰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漆钦,官镇西将军,威望极高。下联典指汉朝漆沈,官至鲁相,治绩显著。

素材来自网络。整理:金寨同城

漆姓名人

漆姓名人

明代瑞州新昌人。漆雕哆字子敛,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弟子。唐开元二十七年(年)封“武城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年)封“濮阳侯”。明嘉靖九年(年)封“先贤”。出生在中国诗词之乡江西靖安,笔名:jingfu雪竹闲人小可(匿名发表了众多作品)。 最喜欢的诗人:顾城海子纳兰性德李商隐 。

漆家豪从小就对诗歌充满喜爱,研读中国古代诗词曲,发表了古代诗词余首,现代诗歌余首(不包括匿名发表)。出任中国启蒙诗会委员,中国青诗社社长,中国青年诗歌协会会员,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会会员。《人生》特别编辑,《中国新诗》《扬子江》《散文诗》签约作家。代表作品:诗集《爱情石板书》《雨季的风》《秋的诗》《无题》等。 《华夏》《中国文史》上发表过他众多对古代丧葬风俗的考究资料。他注重儒家的有为和道家的无为思想的融合兼顾释家的修身思想。发表过《中国宗教简史》《儒墨道的融合》《释家考据》等。蔡 州:亦称蔡郡。秦朝时期把原来的蔡、沈二国之地改置为三川郡。汉朝时期又改为汝南郡(今河南上蔡)。东晋朝时期将治所移至悬瓠城(今河南汝南)。隋、唐两朝改为蔡州,一度曾名为豫州;隋朝时期改汉朝的溱州置蔡州,其治所在隋朝时期名为上蔡县,唐朝时期名为汝阴县,均在今河南省汝南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汝南县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也曾置蔡州,治所在蔡阳,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部一带地区。濮阳郡:濮阳古为帝丘;春秋时期卫国轩都,因地在濮水之北,故名,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古黄河南岸。秦、汉之际为濮阳县,属东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汉、魏时期为东郡治所。晋朝时期改东郡置国,西晋末期改郡,并分济阴郡之一部分给濮阳郡,治所均在古濮阳。北魏时期移濮阳郡治所于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北)。隋朝时期改为濮州,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渭县、濮阳市、范县、山东省濮州县、郭城县一带地区。唐朝时期濮州濮阳郡治所均在鄄城。五代后梁、后晋夹河苦战,晋王李存助建德胜二城。其后德胜北城为濮阳,就在黄河边上。濮阳一带是黄河河道变动频繁之处,宋、金之际,黄河主流南趋,濮阳便远离黄河。鲁 郡:亦称鲁国、鲁国郡、东鲁郡。西汉朝初期,汉高祖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以及晋朝时期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政权又改其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也有个鲁州鲁郡,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治所在兖州。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虽然辖有曲阜,治所亦在兖州,而将原鲁国郡治迁至今山东省的滋县(今山东德州陵县滋镇)。北海郡:汉朝时期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年)分齐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说营陵,今山东昌乐),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潍坊、烟台一带地区。隋、唐两朝的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南昌郡:即今江西南昌市。春秋战国时期属吴楚。秦朝时期属九江郡。旧史学家们称之为“南蛮”之地。南昌政区独立设置始于汉朝。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年),大将军灌婴率兵南下,进驻南昌;汉高祖刘邦六年(庚子,公元前年)立豫章郡,领十八县,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境大部,治所设于南昌县中,希望以这一块“南方昌盛”之地为根据地,进而平定南越,以“昌大南缰”。取“南方昌盛”和“昌大南缰”之意,“南昌”之名始此,从此这块“南蛮”之地就有了“豫章”和“南昌”二名称。据传,灌婴大将军是南昌城的创筑者,故俗称南昌城为“灌婴城”和“灌城”。

自西汉以来,南昌一直是郡、州、道、路、府、县的治所,故人们或以郡名,或以州道名,或以路府名,或以县名,但都是指南昌这块地方。王莽篡汉后的西汉朝始建国元年(己巳,公元9年),将豫章郡易名九江郡,南昌县易名宜善,故南昌又有了“宜善”一名。东汉、三国、晋、南北朝,以郡名则为豫章,以郡治所名则为南昌。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年)罢豫章郡置洪州,治所在豫章(由南昌县改),从此南昌又多了一个“洪州”之名。唐朝至德元年(丙申公元年),豫章郡改名为章郡,“章郡”又成了一个名称。唐朝宝应元年壬寅(公元年),豫章县改名钟陵县,南昌又称“钟陵”。南宋、元朝时期,洪州为隆兴府、隆兴路、龙兴路,治所为南昌、新建,“隆兴”、“龙兴”、“新建”的新名称又出现了。明朝初年,龙兴路改江都府,所以南昌又称“洪都”。此外,赣江,古亦称章江,所以在古籍中,南昌城又被称为“章江城”、“江城”。后来,又因中国共产党的“八一南昌起义”在其地,而被人们称之为“英雄城”、“八一城”。武康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位于浙北地区。县境乃古汪罔国,亦称防风国。西周初期隶属于吴国,春秋时期属越国,越国灭亡后属于楚国。秦、汉两朝,武康为乌程、余杭县南疆北境,县域有余不亭。三国时期的东吴黄武元年(壬寅,公元年)始置永安县。西晋太康元年(庚子,公元年)改永安县为永康县。晋太康三年(壬寅,公元年),因县境内有武康山(今铜官山),遂改永康县为武康县,县治迁往前溪北。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年)武康县并入余杭县。隋仁寿二年(壬戌,公元年)复置武康县,属湖州。唐朝武德三年(庚辰,公元年)废武康县,置安州,州府设武康。唐武德四年(辛巳,公元年)废安州,改武康为武州,隶属湖州。唐武德七年(甲申,公元年)废武州,复置武康县,隶湖州。唐天授二年(辛卯,公元年),析县东十七乡设武源县。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年)更名德清县,此后两县并存。宋朝景德元年(甲辰,公元年)设立武康镇,此后一直沿用。年6月17日,武康县并入德清县,县治城关镇。4年改名乾元镇至今。年5月17日,德清县治迁至武康镇。蔡州堂:以望立堂,亦称蔡郡堂。濮阳堂:以望立堂,亦称帝丘堂、轩都堂。鲁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鲁国堂、东鲁堂。武康堂:以望立堂,亦称汪罔堂、防风堂、永安堂、永康堂。三贤堂:春秋时期,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其中有漆氏后裔漆雕开、漆雕哆、漆雕徒父,故称漆氏堂号“三贤堂”。为纪念三贤人,漆氏改单姓为复姓,复姓漆雕从此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fz/13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