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提起江户时代的绘画,浮世绘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代名词。浮世绘最早出现在江户时代初期,创始人是菱川师宣,后来经过铃木春信的发展出现了“锦绘”。所谓“锦绘”实际上就是多色印刷,从而增强了浮世绘的表现能力,为浮世绘黄金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进入化政时期以后,在浮世绘方面,同时出现了几位大师。例如,以美人画见长的喜多川歌麿,以风景画见长的葛饰北斋和安藤广重,另外还有歌川派的一些大师也很有名气。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就是以风景画著称的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

《富岳三十六景》,是浮世绘画师葛饰北斋晚年的作品之一,属于浮世绘中的“名所绘”,描绘的是由日本关东各地远眺富士山时的景色。初版只绘制36景,因为大受好评,所以葛饰北斋仍以《富岳三十六景》为题再追加10景,最终此系列共有46景。一般俗称初版的36景为“表富士”,追加的10景为“里富士”。初版于天保2年(年)发行,出版商为西村屋与八。《富岳三十六景》不仅是葛饰北斋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众多描绘富士山作品中之翘楚,享有浮世绘版画最高杰作的美誉。

年,北斋开始创作彩色版画《富岳三十六景》,画面由富士山的自然变化与人民群众的各种劳动、生活场面的巧妙结合构成,开创了风景版画的新领域。其中《凯风快晴》、《神奈川冲浪》()等作品的外光表现和主观的意境处理醒人耳目。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介绍该组画。

神奈川冲浪

《神奈川冲浪》不仅是北斋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众多描绘富士山作品中之翘楚,享有浮世绘版画最高杰作的美誉。此画自古以来即与同一组版画中的《凯风快晴》、《山下白雨》并称为三大传世名作,更以“GreatWave”之名,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浮世绘。

画面中,艺术家把视点放得很低。这样,把描写的主要对象——浪涛安置在画面的主要位置,占据画面的绝大部分面积,造成了惊涛的“威压感”。渔夫和船只完全置于巨浪的腹部,似乎成了浪涛的一部分。在这种气势和比例之中,好象渔夫与船只随时都可以被巨浪吞噬。但读者并不担心他们的命运,因为读者看到了人们进行的好象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竞赛,而巨浪也绝无吞掉、埋没他们的意思,这仿佛是画家安排的一个有趣的欢乐场面。另一方面,巨浪的呼啸和富士的安详,形成强烈的动与静的对比。

凯风快晴

山下白雨

《山下白雨》画面描写的是在富士山写生中遭遇天气突变的情景。富士山上空是晴朗天气,但山下却下着倾盆大雨,电闪雷鸣。

北斋仔细观察和把握了富士风景各个角度的形象特征及瞬息间的微妙变化,从各种不同的观点出发,给人以真实完整的感受。其选取晴雨明晦、风雪岚雾、春夏秋冬、朝暮晨夕的各种画题,广泛描写富士原野上人们的生活画面。北斋将自然物象人格化、感情化,把自己也作为自然存在的一部分。因此,在他笔下的形象,不仅人物、风俗,即使山石、树木、海浪、花卉、动物都具有自身的个性特点。

江戸日本桥

江都骏河町三井店

日本人的季节感很敏锐,而这种季节感是文艺作品和群众社交中抒发感情的重要依托。北斋捕捉了自然界的瞬息变化,注意了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刹那,并强调这种瞬间感受的特殊性。因此,北斋描绘的富士使人感到真实和亲切。

东都骏台

东都浅草本愿寺

深川万年桥下

北斋描绘的富士虽然非常广泛,但每个场面都不是空泛的、概念的形象,而是具有各种环境特色的。这种个别特征所揭示的主体精神,使描绘的富士有可能抒发它的内在精神,从而也使它富于个性。

五百らかん寺さざゐどう

青山円座松

隐田水车

北斋带着浓厚的自我感情去理解和描写对象,故其作品具有独特风格,由客观描写转移到主观溶化。有人说,北斋的画幅中有北斋自己,即使是风景版画,也是北斋性格的山水树石。

下目黒

礫川雪の旦

御厩川岸より両国桥夕阳见

在色彩处理上,赭红的富士,深邃的碧天,叠瓦般的白云,由赤渐绿的山麓,在自然环境中,这样单纯平面的对比色块,实际上是难以找到的。要达到这种效果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这是画家充分观察理解自然,以自我感情去严格提炼、集中、概括的结果。《凯风快晴》、《神奈川冲浪里》、《富士骤雨》、《甲州石斑泽》、《隔网富士》等震惊世界画坛的作品的产生绝非偶然,而是北斋艺术成熟的必然结果。

隅田川関屋の里

武州千住

従千住花街眺望の不二

富士是日本民族精神的象征。北斋描绘富士的威严、雄伟和力量,既表现了富士的个性,也讴歌了日本民族的伟大精神气质。当然,这在一系列富士风景版画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北斋风的个性。在表现技法和创作思想上亦相当成熟,这种风景版画的个性,是日本风景版画发展至成熟的征候。

武阳佃岛

上総の海路

登戸浦

江户后期的浮世绘版画,从市井风俗的题材,拓展至日本名胜景色的描写。葛饰北斋是这发展中最重要的画师,他以充沛的精力、大胆的想象、精湛的画艺,及长达七十年的创作生涯,留下大量的杰作,「富岳三十六景」一组版画即是名闻遐迩的代表作。

常州牛掘

东海道品川御殿山の不二

品川是东海道(连接东京及京都之沿海道路)的首个驿站。由于位处江户的南大门,往来的旅人络绎不绝。品川驿站与御殿山相邻,宜于眺望品川的海景,亦为欣赏樱花的名胜,故成为江户市民游乐之地,非常热闹。画中正是描写这一盛况,而远处的富士山,则在花枝间耸立。

武州玉川

东海道保土ケ谷

相州七里浜

北斋对生活的描绘是热情的、乐观的、含蓄而有生机的。例如,他《富岳三十六景》中的《由御厩川岸看两国夕阳》就是很好的画面:人们在生活里忙碌了一天,待夕阳西下便乘船归去。渡船在微波中起伏,船夫缓缓地摇橹,乘客是各行各业的人:有的在打盹;有的在细语闲谈;也有人颇有兴致地观赏富士晚霞;还有一位乘客扶住船舷,用汗巾荡着水波玩耍;画面右侧的另一只小船上,一位妇女在濯洗被单……

相州江の岛

相州仲原

相州梅沢左

作为浮世绘重要支脉的浮世绘风景版画,特别是北斋的富士画面,包括了江户时代各类人物的活动,甚至可看作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形象缩影。贵族、武士、市民、农民、流浪无产者、个体手工业者等等都有所表现。北斋不仅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而且可以看到他的明显倾向和批判态度。

相州箱根湖水

甲州三岛越

骏州片仓茶园の不二

描绘庶民的精神信仰,也使绘画作品在庶民群众中产生力量。江户时代,富士受到江户庶民的崇拜和信仰,它给庶民带来力量和安慰。它以崇高、正大的姿态出现在江户庶民的生活中。北斋笔底的景色和事件是他们最熟悉的,这便使他们感到分外亲切,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依托。

骏州大野新田

诸人登山

骏州江尻

北斋完全抛弃了山头的块面和纹络的细节,山麓的丛林亦不过是层叠的小竖点,本来飘缈轻盈的白云,则表现得如叠瓦一般。将复杂万端的物象概括为如此几大块形体,而不失之于空洞无物,这正是富士精灵的高度集中,也是“北斋化”了的富士。在北斋看来,富士精神的所在不在于山的纹理和突缺的惟妙惟肖,而在于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精神的有机联系,只有抓住这一联系,才能构成富士的总体印象。

东海道江尻田子の浦略図

东海道金谷の不二

远江山中

据说年一种便宜的“柏林蓝”颜料流入日本导致了风景版画的大量创作和流行。北斋只用一种蓝刻画晴、雾、山、水、林、屋时,依然生机勃勃,可算“蓝分五彩”的妙手。他活到九十岁,于年(嘉永二年)去世。他临终时还自叹道:“倘残延十岁,五载亦罢,吾始堪称真画工。……至百岁之末,终草成此画道。”

东海道吉田

尾州不二见原

甲州犬目峠

北斋晚年倾向于中国画,画风奇矫,代表作有《富士百景》。他的很多作品中都表现了富士山的迷人风光,这可能与日本人对富士山的宗教性崇拜有关。出于这种宗教心理,人们对富士山从来不吝笔墨,热心地描绘、赞誉。这种宗教性的崇拜情绪也影响着葛饰北斋,所以他会选择日本人的精神之山,把它独特的美通过浮世绘这种新的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甲州三坂水面

甲州伊沢暁

信州诹访湖

葛饰北斋的绘画风格对后来的欧洲画坛影响很大,德加、马奈、梵高、高更等许多印象派绘画大师都临摹过他的作品。他还是入选“千禧年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

想了解更多关于浮世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zw/9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