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盛夏,正是翠冠梨上市销售的旺季,在江都小纪镇竹墩村一家挨一家的梨园里,一颗颗硕大的“致富梨”压弯了枝头,梨农们穿梭梨树间,朗朗谈笑声响彻梨园。多亩的梨园打造出“一村一品”特色,唱响致富“梨花颂”。

“我们村里有梨园余亩,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走进梨农吴冠超的梨园,他和爱人正组织工人将现采的梨,分拣、稳重、打包。见到记者前来,他客气地招呼:“来来来,尝一个。”他随手从身旁的小桶里递来一只梨,刨皮,梨肉雪白,嘎嘣一口下去,汁水多、甜度高、口感好。

“20年的摸索,种植技术都成熟了,就看老天架不架势。”吴冠超说,他老家是徐州,和父亲一起在竹墩种梨20年,把60亩梨园扩大到亩的“永超果园“,去年疫情期间,他又投资6万多元,建了保鲜储藏库,成为全村第一种梨大户,村民眼中的致富能人。

谈起今年的收成,吴冠超喜忧参半。今年春上,梨树开花时,遭遇“倒春寒”,花朵受冻,坐果率低,产量比去年减产两三成。但等到梨上市时,价格很高,目前批发价每斤4.4元,真是意外之喜。“这些天每天采摘上万斤销售,每天进账四五万元,很开心。”

紧挨永超果园的是呆呆果园,此时果园门口,正停着两辆小货车,等着装梨发往苏州、南京。今年38岁的陈斌来自浙江台州,也是呆呆果园的园主。他刚从梨园采摘回来,一身汗、一脸笑。他的周围是上百只装满梨的绿色水桶,10来位大妈大婶围坐着水桶,剪蒂、分级、打包,忙得不可开交。

“我是种植新手,刚刚来村里种了4年,跟着周围师傅边种边学。”陈斌说,他看中村里梨园规模,就从别人手里转包了70亩梨园。作为新人,他只种了一个品种就是翠冠梨,预计亩产斤左右。今年干旱少雨、温度高,梨的品质、价格都很好,也坚定了他的种植信心。“翠冠梨从7月15日上市,估计8月10日下市,很感谢村里帮我协调车辆、组织采摘工人。”

出了呆呆果园,就是冬生果园。园主周冬生架着眼镜,很有学者味。现在是满身汗味,麻利地贴胶带打包。他说,以前因为不懂品牌包装、网络销售,都是靠自己叫卖销售。现在在村里的帮助下,通过互联网,开通网络直播,打开“线上+线下”的新销路。“这一片主要是翠冠梨,来年想再种点翠玉、秋月等梨,既可丰富品种,又可错开上市时间,卖个好价钱。”

村里的梨园不仅让梨农鼓了腰包,也让打工的村民喜笑颜开。“摘梨、打包,一天元工钱,年年来做,每年收入两三千元少不了。”76岁的村民周长友,是小纪镇高徐村人,他每天骑车到梨园打工。像他一样,几家梨园每天都有五六十位村民在家门口挣钱。

“以前村里是以土地低价来吸引梨农承包,现在我们想通过发展一村一品,叫响竹墩梨品牌,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的乡村振兴之路。”孙玮说,目前,村里正将梨园作为景区来打造,彰显一村一品特色,梨园路、梨花节、农家乐等都在策划建设中。大家一起努力,把竹墩梨打造成“好种、好卖、好吃、好挣钱”的“小康果”。

来源:扬州市江都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通讯员管家敏融媒记者郜粉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zw/14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