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鉴庭等扬州名中医处方

铜药碾

年樊天徒来扬讲学

年1月26日,江都县中医公会成立

自汉唐以来,扬州医门林立,名家辈出,薪火相传,践行不辍,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陵派中医术。有史可考,从东汉至明清,扬州地区涌现出众多影响深远的医家。昨天,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扬州“广陵派中医术”将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扬州医派名家辈出

部分中医术列入省市非遗

“广陵派中医术,自东汉以来,在以扬州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应用和传播,在全国影响广泛。”扬州非遗专家管世俊介绍,早期以“游方郎中”“巡诊”“包医”“诊所”“药店坐堂”“义诊”为主要实践方式和表现形式,当医院内接诊。诊疗方法主要采用“望、闻、问、切”,当代或辅以西医检查手段,以期确诊。在治疗方法上,各门派均有独门绝技,尽显其长,素以“先求其本”“内病外治”称奇。用药结合地域特点,融汇南北,不偏不倚,以平为贵。典籍传承是广陵派中医的一大特色。历史上,扬州中医学术专著多达余部,当代更丰,耿鉴庭先生曾编著《广陵医籍丛刊》。

广陵中医旧时传承以师授和家传为主要方式,每派均有数代甚至十几代一脉相承的谱系,并冠以本门派名号,如“然”字门、“臣”字门、“庭”字门、“谦”字门、“春”字门等。

目前,扬州中医有“臣字门儿科中医术”“然字门内科中医术”“春字门内科中医术”“谦字门儿科中医术”“针灸(朱氏针法)”五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另有“牛角山张氏祖传中医术”“臣字门儿科中医术”“仪征顾氏内科中医术”“仪征姚氏中医肝胃病诊疗法”“仪征大仪王氏妇科中医术”“扬州夏氏喉科中医术”“扬州任氏内科中医术”“春字门内科中医术”“谦字门儿科中医术”“针灸(朱氏针法)”“陆(张)氏眼科诊疗法”“峰字门王氏伤科中医术”“林氏中医外科术”“眼科诊疗法(卞氏藩字门眼科中医术)”十四个项目被列入扬州市级非遗代表作名录。另外,还有一些传统医药类项目尚未申报并列入名录。

名中医遍布全国行医

老一辈传承人都年事已高

广陵派中医术分科齐全,门派众多,当前代表性传承人中有国医大师,国家、省、市各级名中医,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全国多地、医院行医坐诊,人均年出诊在天以上,年诊疗总人次20万以上,并通过师带徒、名师工作室等方式广收门徒,传承技艺,深得扬州及周边地区乃至华东、京津地区民众的信赖。

近5年来,经抢救性收集或整理,已先后出版学术专著、科普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拍摄专题片7个。仍有许多中医家谱、手抄方、著述等散落民间,还有众多门派的技艺未进入保护视野,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管世俊介绍,政府每年下拨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该项目传承保护,但从整体性保护的角度出发,还必须有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撑。老一辈传承人均年事已高,“臣”字门儿科中医术传承人孙浩90岁,针灸(朱氏针法)传承人朱新太84岁,“谦”字门儿科中医术传承人李耀谦76岁……“老一辈传承人年事已高,大多数人仍坚持出诊,每天除了给病人看病,还要肩负培养后辈、进行学术研究的重任,关心和保护传承人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何叫广陵派中医术?

扬州学者江树峰最先提出

如何让更多的扬州传统医药类项目被发掘、保护、光大?如何让各个中医门派的传承后继有人?管世俊表示,扬州中医各门派资源丰富,门派林立,科目齐全,传播广泛,但从名录建设的趋势看,以单项或某个门派申报,既分散又不足以体现扬州传统医药的优势,也不利于对其实施整体性保护。多方听取意见论证后,决定以项目名“广陵派中医术”申报。

管世俊说,关于“广陵医派”或“扬州医派”的提法由来已久,著名学者江树峰先生在《广陵医籍丛刊》总序中称,广陵医家最早始于华佗弟子吴普,其医术及著作传世,在全国得到推广,影响颇大,后历代医家辈出,流寓者亦多,且能各具特点,由是扬州医派逐渐形成。扬州古称广陵,医派形成之初地称广陵,故称“广陵医派”更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管世俊说,广陵医派是一个整体,以内科为主,涉及内、外、妇、儿、喉、伤、痔及针灸、推拿各科;派内有派、依门而立,派有绝技、世代相承,其中传承达十代以上的有内科“然”字门,传承五代以上的有外科“年”字门、妇科“曾”字门、喉科“庭”字门、推拿科“山”字门等十余个门派,同是儿科,又有“臣”字门、“谦”字门,各领风骚数百年。记者张庆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zw/14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