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友微信群 http://nvrenjkw.com/nxzx/4248.html

隋炀帝下扬州,浩浩荡荡,盛世空前,早已记入青史,民间广传,隋炀帝下扬州龙舟凤船百舸争流,聚集开拔仪式在巩县,准确地址巩义洛河口黄河南岸区域。今巩义河洛镇洛口村,古称之为“洛汭”;就是远古伏羲氏画“太极图”所在地。

提到隋朝(-),虽然短暂,不足50年,三位皇帝(实为2位),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隋文帝杨坚隋朝第一位皇帝,在位25年;第二位皇帝隋炀帝杨广(-),在位14年;随恭帝在位2年,实际为傀儡皇帝。

隋炀帝,后人评价是位“精明远见、奢侈浮华,好大喜功”的皇帝。在位期间,开凿大运河(隋唐运河),开创科举制度(高考),距今年,营建东都,迁都洛阳,三次攻打高丽(朝鲜);亲征吐谷浑,战争不断,滥用民力,劳民伤财,三次下扬州风光无限排场,造成民生沸怨,因内乱兵变被缢死,导致隋朝灭亡。

话说,隋朝全国三大重镇:西安、洛阳、扬州(江都或广陵);全国人口达万(相当于现在河南省人口),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杨广任扬州知州多年。民间盛传:“人生只合扬州死”;“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江南的扬州十分繁华,视乎是有钱人、仙人生活的理想之地。杨广当皇帝后,看到一副“广陵图(扬州风景图)”浮想联翩,因对扬州情有独钟。萧皇后:如若思念,何不巡行?正合朕意。

隋炀帝第一次下扬州,不走旱路,偏走水道,筹备就绪。兴师动众,船只达数千艘之多。

从东都洛阳出发,顺洛河,到黄河,走淮河,运河到扬州。因洛河水道局部过窄、过潜,大船行走不便。圣旨:众舟黄河洛口聚齐,待发。洛口地处巩义是黄河、洛河交汇处。

洛口是洛河流入黄河入口处,河宽水平适宜驳船,船只停靠方便,码头较多;便于顺黄河而下;洛口被皇帝选为:上等佳选出发之地。

洛口是秦朝“敖仓”旧址,早以形成主要以水路、旱路便利码头聚集区,已有雏形;此处河宽、水缓,便于船只周转运行;成为“水旱交桶枢纽”;也是古代,东到开封,西到洛阳国之赤道关口,更是伏羲氏天机“八卦”出源的风水宝地。

为了给隋炀帝下扬州做准备,开挖河道,治理岸边,扩宽道路;构筑新码头;使之隋炀帝下扬州第二年,在洛口“敖仓”基础上,构建开挖窑仓三千个,设立“洛口仓”或叫“兴洛仓”;成为隋朝国之重仓“洛口仓”由此而成,

大业元年()中秋八月十五,秋高气爽,洛口地域、黄河南岸,水中千舸待发,一眼无尽头;早已聚集在巩义洛河与黄河汇流处,大小船只数千艘,布满整个河道直至黄河南岸,连绵几十里,等候在此;这天晴空万里,气候怡人,即舒适又安逸,敬候隋炀帝的到来。

隋炀帝乘小朱(红)船带皇后亲信,从洛阳顺洛河而下,来到洛口,再转乘龙舟,洛河二岸,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到处插满彩旗,聚集欢送官员百姓;火铳直冲云霄;“九声”火铳巨响,“开拔扬州”。

隋炀帝去扬州带众多随从;后宫、王公大臣,僧、尼、道士们乘着不同游船,装载各地进贡物品的货船随行,浩浩荡荡,气势非凡,据记载拉船的纤夫18万人。

皇帝乘坐的叫“龙舟”、皇后乘坐的叫“舟”;百官、士兵等乘坐的叫“船”。

隋炀帝的龙舟体积庞大,格外醒目,长约66米、宽16米,高出水面15米。龙舟远看像是一条巨龙;龙头高昂,怒目圆睁,龙须摇动,威严无比;龙尾高翘,直指苍穹;龙舟装饰“金碧珠翠,雕刻奇丽,缀以流速、羽葆、朱丝、璎珞”,流苏垂挂,巨幅大龙旗高挂桅杆,龙舟彩旗迎风招展极为壮观,美不胜收。后人评说:“隋炀帝下扬州,高挑龙帘挂金钩”。

龙舟共分四层,最上面是正殿和东西朝堂,是皇帝办公和接见臣子朝堂,周围轩廊。相当于现在特等舱(带观景平台);中间两层有个房间;用金玉装饰过的阁楼间,是隋炀帝嬉戏娱乐休闲区域。内侍招待生活服务生及安保人员住最下层,船二侧各牵扯出素丝(轻颜色丝织线拧成)大绳子3根,计6根;供拉纤使用,拉纤人员被称为“殿脚”;龙舟配备“殿脚”名,分三班,每班名。

皇后乘坐的船叫“翔缡舟”捎小于龙舟,豪华与功能与龙舟相差无几。配备“殿脚”名;紧随其后9艘叫做“浮景”的大船,高三层,装载日用生活品,专供皇帝和皇后旅途所需;配备“殿脚”名,分二班,各名。

如果,哪位感兴趣,现年80多岁的国家级书画家,原巩义政协副主席白春堂老先生以写实出版巨幅国画供你欣赏。

龙舟之后的其他船只,紧随其后,造型各异,诸嫔妃乘坐的大朱船,名曰:漾水彩舟36艘、二层,配备“殿脚”名;还有五楼船52艘,三楼船艘,二楼船艘,朱鸟航24艘,苍龙航24艘,白虎航24艘,玄武船24艘,飞羽舫60艘,青凫舸10艘,凌波舸10艘,板榻黄篾舫0艘,平乘艘,青龙艘,艨艟艘,艚舟艘,八舴舸艘,舴艋舸艘……等级分明,据记载总数0多艘。

庞大的船队首尾相连,浩浩荡荡,绵延不绝,长达两百多里。顺黄河而下。运河两岸有骑兵们跟随龙舟护航,旌旗蔽日。

两岸百姓着实大开眼界,好使彩船水上游行;但也遭了殃,烦了州官,苦了百姓。隋炀帝命令“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多者一州至百辇,极品水陆珍奇”,每天有十几万人伺候船队生活所需。

唐代传奇《开河记》载:“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到大梁,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于是吴越取民间女子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

这些“殿脚女”都是吴越一带的美女,画着宫妆,穿着绫罗绸缎的衣裙,成为运河两岸一道靓丽的风景。《大业拾遗记》记载,炀帝选0名美女作“殿脚女”,她们身穿白衣拉纤,炀帝在船上欣赏,看上了“殿脚女”吴绛仙,当即纳为嫔妃。炀帝对身边大臣说:“古人言秀色若可餐,如绛仙,真可疗饥矣!”。隋炀帝在龙舟上弯弓射箭到岸上,“殿脚”惊慌失措,皇帝、嫔妃以此取乐。

此次出行,炀帝风光无限,心情畅快,他还作了一首《泛龙舟》的诗:

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

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六辔聊停御百丈,暂罢开山歌棹讴。

讴似江东掌间地,独自称言鉴里游。

浩荡百里,歌舞升平,盛世隆重,气势恢宏。民间曰:“童男童女光脚拉纤穿兜兜”

相应反差对比,唐代大诗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隋炀帝先后下扬州三次,其余二次,历史均无详尽记载行程盛况,江都宫已经建成,运河行宫达40座;龙舟船队延绵几十里,两岸车马簇拥而行。

鼎盛转衰,隋朝内部的动乱也拉开了序幕,先是杨玄感起兵反隋,随后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瓦岗军李密、翟让,唐国公李渊占领西安;隋唐演义好的证明;隋朝这艘大船,在风雨飘摇之中。

大业十四年(年)4月11日,在兵变中,隋炀帝杨广被缢死,风光一时的隋炀帝就这样死了,死后连一副像样的寿材都没有,真的是呜呼哀哉啊!

民间骂隋炀帝死后变成牛,为百姓耕地任人鞭打抽,吃牛肉喝牛汤,骨头做成麻将、骰子,任人丢。

作者:孟宪利

编辑:神采巩义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zw/13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