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苏里2016年,我喜欢的6本关于中华
绿|茶|书|情|私|人|好|书|榜 文|刘苏里 (万圣书园创始人) 我于“中华文化”典籍修习甚差,只好用“二手”作品弥补缺憾,也表明我对“中华文化”做广义理解的态度——它是由典籍、注解、解释、交流,乃至横向比较、反思等一系列文献所构成。如果我的理解有误,向读者致歉!——刘苏里 《清流文化与唐帝国》 陆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概念中,“清流文化”既代表一种价值取向,亦可视作信奉、坚持此一价值的人物组成的团体,与一般理解的“清流”有着显著区别。它们/他们的形成,正是晚唐-五代政治转型的重大标志。作者的这一观点,在总结前人零星论述基础上,彻底证否了内藤湖南等日本学者有关唐宋转型的立论,系统而具有独创性。 《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 张国刚著中华书局 这是一册装帧与内容“脱节”的作品——希望读者不因其严肃的外貌,错过一顿别开生面的盛宴。不过,这种错位,也与作者长期予读者的写作面孔印象分不开。本书源于一场MOOC,能与社会心理学、财务会计等科并列,说明其受欢迎的程度。它受欢迎是有理由的。作者将书名中的两个关键词,“资治通鉴”和“国家兴衰”,融汇到了极致,不仅叙述晓畅,功底了得,还在其横纵-内外-古今比较,予人顿开茅塞之感。是连续十年“历史写作”“历史讲座”的转折之作。 《陈梦家学术论文集》 陈梦家著中华书局 这本大书太难读了,——所以,介绍它,首先是向离我们而去整整五十年的作者致敬,其次是向搜集、订补、编辑、出版它的人们致敬!如果金克木先生所言不虚,语言不仅是思维、交流的工具,还是思想、行为本身,那么陈著便是讨论我们这个人群思想、行为,以至生活方式源头艰苦卓绝努力的一部分。作者因诗而生,却因学而逝,他的绝决,承续了一种绵延不绝的传统,也是向权势者无言胜有声的抗议。它辑录了作者专著以外全部的论文,既是纪念,又是表达。 《读懂中国青铜器》 [法]戴克成著译林出版社 作者以收藏中国青铜器、金银器起家,最后却以研究它们而闻名于世。本书文字之简洁、明快、易懂,犹如书中有关青铜器的白描图,和精美无比的器物照片,——当然,这也得益于用纸的讲究,印制工艺以及版面设计水平的提高。作者用极短篇幅,讲解青铜器的铸造技术、类型、纹饰渊源,还指南式地介绍了西方和日本等国青铜器研究的进展。是青铜器较好的入门读物。 《中国文化老了吗?》 金克木著中华书局 半个多世纪以来,“拿得出手”的学术思想丰碑,金克木先生是一座。“学界”对他的学问,据说颇有“微词”。殊不知他经常看似随意的一笔,都比一篇饱满文章予人的启迪还要多,多很多。比如他论无文的文化——物是书、符号亦书人亦书,再比如,他有关“传统”的解释,简直令人醍醐灌顶。很多年来发现,“发现”金克木并不难,但读懂他并不易。还发现,很多作者被编来编去,商业考虑重于文质认同,金克木被无数次选编,大多处于钟情者“情不得已”,这部集子是又一明证。它试图通过三条脉络,文献、无文之书、历史人物的梳理和讲述,解答中国文化所传之统,到底是什么,其“老”抑或“不老”,亦蕴含其中。 《祖先:一个家族的千年故事》 [美]秦家骢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 不知今人追溯自己先祖能到几代?追到三十三世祖的,没绝迹,恐怕也罕见。本书之奇,奇在作者秦家骢,正是生于公元年北宋词人秦观的后裔,至书中所述故事之尾的年(作者父亲离世),江苏(扬州)高邮籍秦氏(秦观葬于无锡惠山,亦称无锡锡山秦氏),代际传承超过九百年!年又有考古新消息——在扬州发现葬于扬州江都县秦观祖父母墓志,高邮秦氏又可上溯五代,真可谓千年家族矣!因秦氏代有人出,千年家族史,折射遍体鳞伤的国史,还有比这更奇的故事么?所幸作者本人出身文学、哲学,又入哥大东亚研究中心学习,先后就职《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43岁辞职专事家族史写作,读者们才得以一窥奇之又奇的故事。秦家骢这支秦氏后代,遍及世界各地,也是故事给人的又一启发,——或许是更重要的启发。 本书单偷偷选自|中华书局 点击下方标题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fz/12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知康最美美容师投票活动,现在正式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