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洲上将这场战争已经打完了。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美国人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一、是否为资源而战?很多人都认为,他是打石油。是为石油吗?既对,又不全对。为什么?虽说资源中心就是政治中心,但是我们不能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待美国这么一个强大的、正在主宰世界的帝国。对于中国来讲,我们是需要为资源而战的,我们必须为资源而战,否则我们就无法生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一个口号: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什么是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就是中产阶级社会。中国的事情,只要有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之后,才有可能办好。譬如,我们现在已经朦朦胧胧地产生了民主的欲望,可现实中为什么不民主的壁垒那么森严?为什么腐败分子一个个倒下,而后来者“前‘腐’后继”?广告词里有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用它来形容腐败,就是“没有最腐,只有更腐”。为什么“以法治国”易,“依法治国”难?这恰恰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小康社会,没有一个中产阶级。小平同志当年讲:“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实就是指的中产阶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内出现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有其它方面的需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主需求。因此可以这么说,中产阶级和民主是孪生兄弟。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民主制度的国家之一。中产阶级的队伍越庞大,民主的基础就越牢固。英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于国内,但资本主义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放眼国外。资本主义发展,中产阶级生存,都要依赖资源。英国弹丸之地,哪有资源?于是,向外扩张和对外掠夺,就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之一。英国商人到海外,需要军队保护。于是,英国的商人走到哪里,它的海军就先到哪里。所以当时有句话:民主是靠海军来保卫的。中国现在也碰到了同样的问题。中国的中产阶级也渐成气候。有一天晚上,我和一个朋友到古观象台去,古观象台紧靠北京二环路。正值下班时分,二环路上车流滚滚。我的朋友感慨地说:“中国现在没有问题啦。今天中国有钱的人都在汽车里,车外的人翻不了天了。”他的话有一定道理。有人就把小康社会唤作“小车社会”嘛。但就是这个“小车社会”,它有可能出问题。小汽车靠什么行走?油。没有油,这些车全得趴窝。汽车趴窝了,车里的人都走到车外,和外面的人汇成一股潮流,中国的问题不是又来了吗?所以,要想保住“小车社会”,首先要有充足的油。但美国打伊拉克的目的不完全在石油,不完全在资源。美国是世界性的帝国,它的力量,历史上只有罗马帝国和成吉思汗的草原帝国才能与其相媲美。它占有世界的主要资源包括俄罗斯的资源。苏联解体时,我说过一句话:苏联共产党在八十年里创造的财富为西方无偿占有;而苏联从西方一无所获。现在美国可以随意支配世界的资源。二、是否为文明而战?也有人说,美国人打这场战争是为了推行西方的价值观和文明观。我觉得也不完全是这样。研究一下阿拉伯世界的现状,你能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与美国关系密切的、紧跟在美国屁股后面跑的国家都是经济发达、而社会体制极其落后的国家,譬如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遍地黄金,却奉行的中世纪伊斯兰“正统”宗教理念,连电视都不许有。反而伊拉克是比较世俗和开放的。伊拉克之战是文明冲突引起的战争吗?在西方,这种说法甚嚣尘上,但仍不十分准确。阿拉伯文明大约在千年前兴起。在东方,与之差不多兴起的是唐王朝。两个崛起的文明只有过一次交锋,就是阿拉伯人和唐朝军队在今天阿富汗这个地方打过一仗。唐军的统帅叫高仙芝,是朝鲜人。他打过无数胜仗,这一仗却打败了。穆斯林文明在此之后进入中国。穆斯林文明曾在世界上大大风光过。让我拿阿拉伯文明和蒙古文明做一个比较。蒙古人曾征服世界许多地方。蒙古兵锋曾指埃及。蒙古人象洪水一样来,又象洪水一样去。它摧垮了东西,但没有留下东西。我去过威尼斯,蒙古人打到过这里,可威尼斯城哪有一些蒙古文明的影子?蒙古四大汗国,横跨欧亚两大洲,可今天你到蒙古去,能见到一幅欧洲名画吗?能见到从欧洲掠夺来的一尊雕塑吗?蒙古人征服了许多民族,但没有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阿拉伯人的征服与蒙古人完全不同。阿拉伯人既用文的,又用武的。所到之处,当地民族纷纷改信伊斯兰教。被阿拉伯人征服的民族的民族特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今天,欧洲有信伊斯兰教的,非洲有,亚洲就不用说了。最大的、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国家在亚洲――印度尼西亚。然而,今天伊斯兰文明衰落了。它的的衰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有宗教的、政治的、地理的、民族的。还由于对手过于强大。伊斯兰衰落不是从今天开始的,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了,而且是世界性的。在中国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的陕甘回民大起义。陕甘回民大起义与当今遍及世界的阿拉伯人对西方的抵制与反抗,有异曲同工之妙。所有的文明在衰落前都要进行挣扎。挣扎的程度

和衰落的程度成正比。陕甘回民大起义的领袖叫马化龙,后来被老湘军将领刘松山的侄子刘锦堂抓住,剐死了。刘锦堂问马化龙:“今天我杀你一家三百口,谁来替你报仇?”马化龙说:“四十年后,南方的广东人替我报仇!”后来真的有一个叫孙文的广东人推翻了清朝。我去过云南平远街。平远街如今已是回民的城市了。他们的祖先就是陕甘回民大起义失败后被清廷流放到这儿的。有人讲:云南回民的双手在沙甸,脑子在平远街,心脏在甘肃。张承志写了一本书叫《心灵史》,详细叙述了这个过程。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阿拉伯和穆斯林、伊斯兰几乎成了恐怖主义的代名词。一个文明的衰落史总是这样:越衰落它就越疯狂,越疯狂它就越衰落。文明一旦走向极端就不是文明。三、为世界中心而战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目的究竟何在?我有一个看法,美国在争夺世界中心。世界中心在哪里?过去都认为世界中心在中国。我们过去历代的统治者都这么认为。中国这个名字就是中央之国嘛。其实,中国从来不是世界中心。世界的中心在哪里呢?我认为在地中海。地中海像个什么呢?像地球的肚脐眼。如果把这个地球翻过来的话,地中海正好就是肚脐眼。我们看世界地图,如果不算美洲大陆,地中海明确无误的是世界中心。除了中国文明之外,其它文明都是从地中海这一区域诞生的。最早是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犹太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基督文明,接着就是阿拉伯文明。文明一直在争夺地中海。阿拉伯文明兴起得最晚,但来势最猛。它一登场就对基督文明形成冲撞和挤压。奥斯曼帝国攻陷东罗马首都尹士坦丁堡是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欧洲与东方的贸易线也被彻底切断。欧洲在阿拉伯人的攻势面前有些喘不过气来。此时的欧洲,刚刚结束了一场革命――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这是一场人的解放的运动。以张扬个性,展示人性为主要内容的的文艺复兴冲破了中世纪的黑暗。一种力量在欧洲聚集。一种冲动在欧洲形成。我去意大利,无论是到佛罗伦萨、比萨还是罗马,一砖一瓦都能让我感到一种人的力量。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人以艺术来诠释性,以展露身体来显示心灵的健康和精神的昂扬。而在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性总是躲在最阴暗的角落里,并与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有所牵连。这种心态也反映到建筑上。西方建筑门窗都很高大,呈现开放的特征。而中国古典建筑则外设影壁,内设重重幕帘,表现出极强的私秘性。在英文中,只有一个字母自始至终是大写,那就是“I”(我)。以我为中心就是以人为中心。这是文艺复兴的本质。文艺复兴为欧洲积蓄了很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到处寻找释放点。如果找不到释放点,它就能就会自生自灭。除了文艺复兴所积聚的能力,欧洲此时又积蓄了另一种能量,那就是对阿拉伯世界的恐惧。阿拉伯首先占据了地理优势。它崛起于地中海,三大洲的连接处,世界重要枢纽的要津,东半球的中心,又在击溃了十字军之后占据了军事优势。欧洲与东方的联系完全断绝。当时有些欧洲人已开始讨论基督世界的末日是否到来。他们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这两种能量交织在一起,产生了强大的冲动。就在这个时候,以哥伦布为首的一批一批舰队从地中海西边出去,寻找另外的通向东方的道路,结果导致了伟大的地理大发现。美洲一经发现,欧洲的两种能量立即得到释放和渲泄。基督文明在美洲大陆找到了新的支点。世界格局因此而改变。美国,基督文明的派生国,以完全崭新的姿态面对整个世界,并从此确立了基督文明对阿拉伯文明的压倒性优势。美国人是幸运的,从制度上来讲是幸运的,从资源来讲是幸运的,从地理上来讲也是幸运的。上帝大概不会充许在这个世界上出现第二个美国。换句话说,当中国觉醒时,地球已经没有新的土地去让我们发现了。美国是踩在英国文明的肩膀上问世的,它的一切制度源于英国,又高于英国。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有个判断:世界文明象接力棒,它运动的形式象地球自转,从东向西,再由西向东。当时我觉得太平洋时代到来了,美国可能会把接力棒送回东方,现在看来这个判断有误。美国不仅是太平洋国家,它还是两洋国家。它不仅没有把接力棒送回来,反而它挟着世界最强国的威风,回到东半球来与阿拉伯文明,甚至可以说是与欧洲文明,重新争夺世界中心。这个世界中心太有诱惑力了。它除了是地理的中心,又是富油区,还是基督文??了“CRUSADE”(十字军)这个词。他的心态昭然若揭。美国打伊拉克,处心积虑十多年,就是为了争夺这个地方。阿拉伯世界是东方的屏障。击败阿拉伯就为西方通往东方扫除了最后一个障碍。以前我有一个判断,如果哥伦布不发现新大陆,阿拉伯文明今天还是占压倒优势的文明,那么中国人的第一外语,很可能是阿拉伯语。后来由于有了美国它才是英语,而不是因为英国。现在看来,美国人可能还不满足其它国家把英语当外语呢。它的野心有多大,它的步伐要到哪儿才停止,现在还说不清。历

史上,基督教的十字军与阿拉伯人曾反复争夺这个地方。一位美国将军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美国士兵都是传教士。”也许说破了天机呢。十字军屡次征讨中东,无不惨败。千年以来,西方从未真正的彻底的击败过阿拉伯人。进入二十世纪,情况发生了变化。以色列蕞尔小国,被阿拉伯世界重重包围,却屹立不倒,百战百胜。这一事实肯定鼓励了美国人。四、从战争的千里之外寻找战争的意义战争的意义也许要从战争的千里之外去寻找,而不一定从战争的本身。前不久,我和一个朋友到丽江,到了石鼓镇。那里是长江第一湾。石鼓镇南面就是玉龙雪山,这是北回归线上最靠南边的一座雪山。山势巍峨,风景秀丽。但是它的真正意义,我倒觉得不在它的风景,它的位置。三条大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从青藏高原奔涌而下,一直往南流。两条江都流到别的国家去了,成了别的国家的母亲河。唯有金沙江在往南流的过程中,流到石鼓镇,被玉龙雪山挡住了,往回一拐,回去了。这一拐不要紧,拐出了一个富庶的长江冲积平原。长江冲积平原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中华文明有一个由黄河文明向长江文明转换的过程。长江冲积平原如果不接纳中华文明,也一定会接纳其它一个什么文明。这就是玉龙雪山最深刻的意义。因此我说,战争必须从战争之外去寻找它的意义。看问题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曾用这种方法来描写人:一个人的灵魂看起来是洁白的,我来写你,就是从这种洁白中找到污垢。但这只是第一步,我还要再从污垢中找到洁白。这不不够,我再深入一步,从洁白中再找到污垢。层层递进,深入内心。我们可以借鉴他的这种方法看待事物。看了第一层,还要看第二层,第三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fz/10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