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荨麻疹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356.html

扬州自古以来便是一座文风鼎盛的城市,在文学创作方面人才辈出,文学种类也是丰富多彩、雅俗共赏。

文学里的城市

追溯扬州的文学创作历史,不能不首先提到江都公主刘细君。

汉武帝时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远嫁西域后,因思念故乡写下了一首《悲愁歌》,又名《黄鹄歌》,其词云: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由扬州人所作的诗歌,也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女诗人作品之一。

汉代的枚乘以其一篇汉赋《七发》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枚乘在《七发》里对“广陵观涛”的壮阔情景作了这样的描绘:

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涛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此天下怪异诡观也!

《七发》是最早反映古代扬州风貌的文学作品,对于广陵潮的生动描写成为后人传诵的范本。

三国时的广陵人陈琳写过一篇声讨曹操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义正词严,纵横驰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此文“壮有骨鲠”。

南朝的鲍照有感于广陵兵燹之灾,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芜城赋》,兴衰对比,如泣如诉,使扬州从此有了“芜城“的别称。

唐代扬州的文学创作异常繁荣,上官仪、来济、李邕、王播等人都以诗文名动天下。

唐代扬州文坛的活跃,也离不开外地文人在扬州的活动。

李白、高适、刘长卿、韦应物、白居易、徐凝、杜牧等著名诗人,在扬州均有诗歌活动。

南唐时期,出现了扬州文学史上第一个词家冯延巳。他的名篇《谒金门》云: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其中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用语直白,意境深远,是人们传诵的名句。

南唐时另一位文人徐铉,著有《稽神录》,是扬州写作笔记小说的第一人。

说到唐代的扬州诗人,就不得不提“以孤篇盖全唐”的张若虚。

他的诗仅存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脍炙人口的名作,被闻一多称为“宫体诗的自赎”。

这首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以春江花月之夜为背景,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脂粉味,对后世造成了不可忽略的深远影响。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宋代扬州文人以王令、秦观最负盛名。

王令的诗作笔锋犀利、想象奇特,气魄宏伟;秦观的词作纤柔婉约,伤感缠绵。

宋代的扬州文坛,与在扬州为官的著名文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韩琦、欧阳修、苏轼等人的倡导风雅,促进了扬州的绵长文风。

元代扬州的文人有成廷珪、马玉麟、睢景臣等,还有一位盛如梓,著有《庶斋老学丛谈》,书中提到了扬州的建制、广陵散的考证、二十四桥的来历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明代的蒋山卿、景旸、朱应登、赵鹤,并称“江北四子”,著有《南冷集》,时人誉为天才溢发、可歌可感。

散文方面则以宗臣的成就最高,他的《报刘一丈书》对于横行权贵的鞭挞,对于无耻文人的批判,淋漓尽致,深刻隽永。

扬州兴化人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则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长篇章回小说作品之一,是世人皆知的经典名作。

清代扬州文人之多,文风之盛,诗作之富,前所未有。诗人的结社十分频繁,先后有过“闲闲社”、“春江社”、“邗江社”、“冶春社”等。

清代扬州文人笔下,有大量反映民间生活的作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竹枝体”在扬州的崛起。这种以描写民间风情见长的通俗诗体,在清代扬州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最出名的是费轩的《扬州梦香词》、董伟业的《扬州竹枝词》和林苏门的《邗江三百吟》。

清代扬州散文的写作,首推汪中。他的骈文打破形式主义的桎梏,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尤为可贵的是,他把笔触伸向了最底层的社会生活。时人评之“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另有一位扬州文人李斗,以散文笔法积三十多年著成《扬州画舫录》一书,详记扬州的河流街道、园林胜迹、市井风物、人文掌故,文笔精炼,叙述流畅。

清代扬州小说的创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着明显的写实特点。

邗上蒙人的《风月梦》以嘉道间扬州为地理背景,写了教场街茶馆、瘦西湖游船、观音山烧香等,完全是扬州风俗实录。

无名氏的《扬州梦》既写清代扬州的繁华掌故、艺文轶事,也把郑板桥作为全书的中心人物。

竹西逸史的《雅观楼》描写扬州的钱庄、盐商颇为生动。

清末王浚卿所撰《冷眼观》写官僚的贪污、豪绅的横行、戊戌的维新、庚子的事变,甚至写到阮元后人的没落,和《文明小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谴责小说一样,属于揭露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作品。

总览清代扬州的小说,虽未产生多少宏篇巨制,但在刻画世态、描摩乡土方面,是独树一帜的。

民国年间的扬州文坛也很活跃,参加南社的扬州诗人就有三四十人。

在冶春后社中,臧谷、闵尔昌、陈含光、董玉书、杜召棠等,都是很有建树的诗人。

散文方面,著名的作家有李详、刘师培、王振世、洪为法等。李详以骈文为当世推重,和北方的王书衡并称为“骈文能手”。刘师培认为骈文是文学的正宗,所以他的文章写得雄丽可诵,骈文尤佳。王振世著有《扬州揽胜录》,洪为法著有《扬州续梦》,都以轻松的文学笔调写地方风情,亲切感人,意味深长。

除了上面所述的近代作家,扬州还有三位不得不提的在文坛拥有极高地位的现代作家。

一是朱自清先生。

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首推朱自清。他的散文作品《踪迹》、《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集子,以语言洗练、文笔清秀、感情真挚著称。

其中,《绿》、《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写景则融情于景,叙事则化意入事。他描绘自然风光的篇章,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引人入胜的诗情画意。

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在五四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他的散文作品为白话美文提供了典范,为培养中国文学青年和繁荣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二是盛成先生。

盛成先生是本世纪中国一位集作家、诗人、翻译家、语言学家、汉学家为一身的著名学者。少年时代便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

在法国和意大利留学期间,盛成领悟到东西方思想相通之处,提出了“天下殊途而同归”的独到见解,并创作了自传体小说《我的母亲》,在巴黎出版后轰动了法国文坛。

之后,盛成先生用英文写成了《欧阳竟无传》,并将《老残游记》译成了法文出版。他的著作被收入法国中小学课本,同时还发行了由他本人亲自朗读的教学录音带。

年,法国密特朗总统授予这位“世纪老人”法兰西荣誉军团骑士勋章,以表彰他对中法文化交流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盛成,这位学贯中西、饱经沧桑的东方赤子,不仅为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做出巨大贡献,而且亲身经历了二十世纪近百年历史的风风雨雨。他在历次社会变革与政治运动中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成为秉承“五四”传统、毕生追求自由民主思想、反对强权压迫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中的行动楷模。

三是汪曾祺先生。

汪曾祺先生是中国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和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的风物人情、地方特色,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

汪曾祺小说中流溢出的美质,首先在于对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此,他写成了脍炙人口的《受戒》和《大淖记事》。

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他的作品看起来短小随意,但篇篇都是精致之作,让读者在以小见大之中看到了作者的人生,也读到了自己的人生。

扬州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我们通过幸存下来的作家的生平事迹和一些作品,可以看到历代扬州文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扬州

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

不再低头看白水

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

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

打上深深的脚印

朱自清

雅官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zx/13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