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nb.ifeng.com/a/20171201/6196943_0.shtml
邵伯镇西临大运河和邵伯湖,东通里下河,周围港汊纵横,可谓水乡泽国。从隋唐至清末,邵伯为漕运必经之地。历史上运河几经拓宽,特别是明万历二十八年()疏浚邵伯越河后,航行更为畅通,从瓜洲北上的船只当晚可达邵伯,从北方南下的船只到了邵伯就停泊过载,这里成了运河南北运输的枢纽。清乾隆年间,邵伯水运尤为发达。北方的大豆、淮盐,南方的广货(百货)、茶叶、桐油、丝绸均到邵伯中转过境,南来北往的官船也在这里停歇,邵伯成了运河线上的大码头,为船运服务的锚链(在外地有“瓜洲锚、邵伯链”之称)、油麻、斗斛、笆斗、盆桶远近驰名,豆行、粮行、茶馆、饭店、浴室等百业兴旺。邵伯运河段从六闸子到昭关坝,相距10余公里,其间比较大的码头有土码头(以土坡为码头,开邵仙河时拆除)、大马头(古“马”、“码”通用)、邵伯驿官码头、盐码头(盐站专用)等近20个。特别是康熙五十三年()、五十四年()和宣统二年(),修建石工河堤上的仓巷口、庙巷口、朱家巷口、大马头、竹巷口等一线诸码头,至今保存完好,成了当年水运交通的历史见证。竹巷口码头据史书记载,唐高祖武德二年(),漕运从扬州至长安,经过邵伯。元朝,大运河沟通了北京和杭州,邵伯成了水上中枢。明清水运,邵伯又是南北货来往的集散地。大马头繁荣景象更是历代不能相比,明隆庆年间仅瓷器年过境就达40万件,淮南盐过境万大引(一大引为斤)。此外,国外的使者,上京赶考的书生,派往南方的京官,也要在这里的驿站停歇。沿岸20多座码头,常停靠船只二、三百条。朱家巷码头大马头以停靠官船为主,有三官舱、五官舱、七官舱之分。船内布置摆设,如陆上的官府人家一样,有客房、厅房,非常舒适。船只的大小,船位的多少,标志着乘船人的身份。官船进了镇,从远而近吹起了长号,有的两只,有的四只,“呜呜”之声响彻运河两岸,很是威武。乾隆六次南巡都在此过境。道光三年()十二月初五,林则徐由京返江苏,乘官船晚停邵伯,扬州署守黄在厚、甘泉县令朱勃、邵伯司巡检都到大马头迎送。当年,南米市尽头水坝牵引船只的号子声,与码头上船工装卸货物的号子声遥相呼应,此起彼伏。由于南来北往客商众多,邵伯街上先后建起了江南、中州等7个会馆。大码头邵伯运河诸码头是船帮水上运输的装卸点。运河两岸,按船民陆上定居点分布着大小船帮九处。西岸有大河西、小河西、北板厂、朱家墩、昭关坝,东岸有六闸子、孙鸡毛帚、土码头、相家墩,这些大小船帮的货物一般都在诸码头停靠。此外还有散人船数十条,没有固定的码头停泊点,到处可以靠,随时可以雇。更多的是些小划子,在水面穿梭于各码头之间,有时也送客到扬州。所有这些,形成了邵伯运河沿岸繁忙的水上运输网。庙巷口码头船帮有大小之分。大船帮船只较多,吨位较大,航线较远,每条船约装五百担货物。从运河码头出发,南到杭州,东到泰州,北到淮阴、徐州,西到山东边境,西北到安徽的临淮关、蚌埠,沿江而上达芜湖、大通、安庆等地。大船帮装卸后即停靠在大河西、小河西、土码头一带。这一带岸上分别居往着百余户船民,居室以草房为多,每处岸边有船一二百条。这些船都为个体经营,以贩运粮食为主,人称“盘六陈”。他们把北方的大麦、大豆等运向南方,哪个地方价钱高就在哪里出售,然后再贩运南方的桐油、麻丝、广货、丝绸、布匹等到北方。小船帮航线较近,船速较快,一般人货混装,每条船装货担左右。船帮一般有船20条至80条不等,船民一般数十户聚居一地,航线以到扬州最多。运河故道古运河诸码头是帮船的停靠站。帮船每天有班,定期开航,以装运旅客为主,船上有客饭供应。盐码头有高邮帮、天长帮,庙巷口有镇江帮,也叫江货帮,除载人外,还运桐油、麻丝、茶叶等江货。庙巷口也开过仙女帮,朱家巷口停靠过扬州帮,最盛时每天上午、中午、下午三班。帮船都带信件,因此也叫邮政船。还有私人办的民信船,负责将信件送到收信人所在地的民信局。光绪二十八年()以后,在晏公庙附近,先后建有大通、大达轮船公司。轮船为木制,配有近20条拖驳,定期开霍桥,接通上海的江轮。轮船客货混装,去时多载鸡、鹅、鸭之类的家禽,运回布匹、广货。抗战前停航。庙巷口码头邵伯四周很多要道河口都设有摆渡码头。民国初年,就有八处比较著名的摆渡口。北头运河两岸有北会馆摆渡,从大马头到河西为大摆渡,从盐码头到小河西为小摆渡,从铁牛湾到中大王庙为接送关捐及大通、大达轮船公司人员的专用摆渡,从六闸子到陈家沟为义渡,从沙家坝到南隔为南乡农民上街的摆渡,还有河东、河北农民上街的南、北摆渡。咸丰五年(),黄河北徙,继而沪宁、京浦铁路通车,大宗货物集散地西迁蚌埠、南移镇江,邵伯航运日衰,只留下这些寂寞的码头。如今,在老牌坊上镌刻的“大马头”三个大字,及“甘棠保障”、“金堤永固”二处清代石刻,共同见证着古码头的沧桑变迁。古堤上的诸码头,已被江苏省列入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张允生张剑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dushizx.com/jdjj/14834.html